揪出雾霾元凶:年内35城市将公布雾霾源解析报告
日期:6月9日
地点:北京市环保局
事件:工作人员正在楼顶采集大气样本,这是揪出雾霾“元凶”的重要一步。据部署,今年年内,除了拉萨以外的30个省会城市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都需要公布初步或阶段性的雾霾源报告。尽管河北的一些城市并未被强制要求,但它们也在积极开展雾霾源工作。
近日,石家庄和天津提交了他们的雾霾源报告,成为继北京之后第二批公布报告的城市。据环保部消息,这两个城市的报告需要经过国家批准后才能对外公布。环保部监测司表示,下一步将在各城市公布源结果的基础上,展开区域性的雾霾源工作。
在北京市环境监测总站的七层综合大楼内,每一层几乎都有实验室致力于追溯雾霾的来源。一些采集到的水样被移至走廊上,以便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自从去年开始大规模的雾霾源专项课题以来,这里的工作人员将工作重点放在了雾霾源上。
那么,何为雾霾源呢?简单来说,就是对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的成分进行分析,反推出造成雾霾污染的具体污染源。去年,全国环保系统开始了第一阶段的大气颗粒物源工作。根据部署,今年6月底前,北京、石家庄、天津三个城市需要公布他们的源结果。而到了年底,除拉萨外的30个省会城市以及宁波、青岛、厦门、深圳和大连这5个计划单列市,共35个城市都需要公布他们的源结果。
环保部监测司的副巡视员刘舒生表示,目前天津和石家庄已经完成了源报告的提交。这些报告经过环保部、中科院和工程院联合工作评审小组的预审后,待国家批准即可对外发布。
那么,源是如何进行的呢?对于公众来说,发布的源结果主要是两个饼图。但在环保部门和科学家眼中,得到这个结果的过程如同医生进行精密手术一般,工作量大且不允许失误。在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的综合大楼内,数个实验室使用自动化仪器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PM2.5成分检测。尽管操作看似简单,但分析PM2.5成分却远非按下一个“Start”按钮那么简单。
工作人员如同外科医生一样精准地操作各种程序,对样品进行重金属组分分析。在重金属组分分析仪器里,每个“杯子”中带有一张采样膜,工作人员将样品分批检测。机器预热两小时后,激光照射14分钟,就可以得出这10个代表10天的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整个过程耗时近两小时,每批只能做6个样品。虽然这些工作看似繁复,但却是寻找雾霾源头、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重要步骤。在过去的一年里,北京全市范围内设立了11个采样点,工作人员日复一日地辛勤工作,进行空气取样。现在,北京市的源工作已经转变为一项常规的例行任务。在这些采样点中,位于某大楼楼顶的采样点特别引人注目,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会进行两次采样。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对采样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他们首先通过采样获取空气样本,随后使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对不同膜进行细致研究,从而揭示出PM2.5的组分。这一过程的结果,就是一张展示“PM2.5主要成分质量百分比”的饼图。
接下来,这些浓度数据会被投入到复杂的受体模型验算公式中。通过高精度的数模计算,工作人员能够反推出不同污染来源各自所占的比例。这一成果,便呈现在了第二张饼图上,也就是我们所称的PM2.5来源综合结果。
这一工作的进行,揭示了北京市空气质量的真实状况,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PM2.5的来源。通过这种方式,环保部门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空气污染的状况,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治理措施。这对于保护北京市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项工作的结果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据,更是我们对环境状况的直接感知。每一份数据,每一个饼图,都是我们保护环境、改善生活的重要参考。让我们共同期待,通过我们的努力,北京的空气质量能够越来越好,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