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相克早被试验否定 无临床报告无科学依据

健康快乐 2025-04-16 20:55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春节期间,关于食物相克的讨论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随着节日的团圆氛围,餐桌上琳琅满目的美食让人眼花缭乱,而关于食物相克的谣言和传闻也时常在社交媒体和各大网站上流传。

对于很多人来说,“食物相克”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识,但真的存在所谓的“食物相克”吗?是否真的会影响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为此,的“求证”栏目记者采访了多位营养学、医学专家,为我们揭开真相。

所谓的“食物相克”是否真实存在?专家告诉我们,这仅仅是传说,没有科学证据支持。一些广为流传的“食物相克”说法,如田螺和蚕豆、兔肉和芹菜等,其实只是民间传说,缺乏科学依据。早在上世纪30年代,营养学家郑集就已通过试验验证,许多所谓的“相克食物”在人体和动物身上的试验并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类似的试验在兰州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也进行过,受试者同样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那么,为何有些人在食用某些食物后会出现不适呢?专家指出,这并非是因为“食物相克”,而是与食物的不卫生、烹饪方法不当、饮食无节制及个人体质有关。上海东方医院中医科主任张春燕表示,在多年的行医经历中,从未遇到过因“食物相克”导致死亡的案例。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系主任林殷也表示,“食物相克”的说法毫无意义,既没有临床报告,也已被人群试验所否定。对于某些特定的食物组合引发的不适症状,如海鲜与含维生素C的食物同食会产生中毒的说法,其实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合格的水产即便与大量维生素C同时食用也不会导致中毒。

专家还指出,有些食物同吃引发不适的原因可能与食物不卫生、含寄生虫、烹饪方法不当有关。个人体质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一些人可能因为体质原因对某些食物产生过敏反应或不适。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食物之间存在相克关系。

“食物相克”是一个误导性的概念。在营养学上,没有食物和食物的禁忌,只有食物和疾病之间的禁忌。我们在享受美食的也要保持理性思考,不信谣不传谣,做到科学饮食、健康生活。关于广为流传的吃海鲜喝啤酒诱发痛风的说法,上海市营养学会理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主任高键做出了解释。高键指出,海鲜和啤酒都属于高嘌呤食物,无论是单独食用还是与其他食物搭配,都有可能引发痛风,但这与食物相克无关,主要是由于嘌呤含量较高导致的。

对于如何确保饮食安全,张春燕表示应坚持一些基本原则。首先要保持饮食清淡,易于消化,适量摄入食物。要根据自身体质结合食物的寒、热、温、凉属性进行选择。这些都能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保持身体健康。

那么,“食物相克”的论调为何如此深入人心呢?

对此,专家指出,很多人对中医的“食物相反”理论理解不当,将“相克”概念绝对化,不考虑体质等个人差异。在中医古籍中,“食物相反”指的是食物之间的物性或食性相互作用。比如螃蟹和柿子都是寒性的,如果虚寒体质的人同时摄入,可能会导致腹泻。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食物之间的搭配都会相克,这种说法的真实性是有前提的。

徐凤芹表示,“食物相克”论的盛行是因为许多人缺乏对传统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仅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将不适的症状归咎于食物相克。实际上,许多不适症状可能是由于食物与个体体质的不匹配或者营养搭配不合理导致的。

林殷指出,“食物相克”说的盛行也反映了我们在健康教育方面的缺失。我们需要普及科学的健康知识,让公众了解食物的常识特性。

范志红强调,中医的理念是,如果饮食不符合个体体质,或者营养搭配不当,或者摄入量不合适,就会损害健康。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饮食上的顾忌也有差异。没有绝对的、统一的饮食禁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食物多样化,我们应该选择多种食物,以达到膳食平衡和营养全面。不应过分担心食物相克的问题,而是应该关注食物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上一篇:初秋排毒 让你一身“轻”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