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长兴机械,一家看似规模不大的企业,其复工情况却牵动着整个江津德感工业园区的心。作为园区龙头企业的潍柴动力,急需其配套复工。现场情况却令人担忧,企业缺乏防疫物资,负责人还在隔离中。虽然只是小企业,但它的停工却影响着整个产业链的数百家企业。
半个月前的一场紧急行动让人印象深刻。重庆江津德感工业园区的粟泽祥对此事仍然感慨良多。面对这一情况,他们果断行动,紧急调拨防疫物资,派干部驻厂办公,全力协助企业实施疫情防控方案和复工计划。仅仅两天时间,长兴机械就成功复工,整个产业链也随之恢复活力。
从2月到3月,江津区的类似案例层出不穷。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动整个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的协同复工,成为了江津区的主要策略。员工回得来、原料供得上、产品出得去,这是他们的目标。为此,他们打通堵点,推动企业尽快恢复产能。
目前,江津区的2871家工业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11万余名员工返岗,返岗率高达96.7%。这一数字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与付出。
想象一下重庆润通科技有限公司那条长达160米的U形流水线,每一道工序都紧密相连,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这家公司的党支部书记左运林透露:“我们手上的订单已经超过了80万台。”就在他们即将复工复产之际,却发现配套企业无法复产,当时他们的心情可想而知。江津区迅速跟进服务,协调各项措施,让主要供应商在短短5天内恢复生产。这样的龙头企业,江津区共有47家。每家企业都有一位区级负责人督促指导复工复产。的服务特派员也成为他们强有力的后盾。在重庆鼎喜实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肖宇看来,“服务特派员”为他们带来了复工的加速度。
除了协同复工的动能外,江津区还致力于解决供应链的问题。他们采取专车接送员工的方式,确保员工安全返岗。对于原材料的问题,他们也逐一解决企业的困难。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尤其需要保证零部件的供应。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采购中心总经理助理石增超表示:“通过多方努力,已有大部分配套企业陆续复工。”而对于地处湖北的油箱供应商尚未复工的问题,江津区与湖北方面协调解决了燃眉之急。江津区各部门、平台和镇街都安排专人专班为企业排忧解难打通堵点。与此同时他们还注重维护资金链的畅通为企业复产注入资金活水通过银企对接等方式为多家企业提供商业信贷和续贷支持确保企业现金流充足得以顺利复工达产。最终在这场疫情考验下江津区从全力以赴抓疫情防控迅速转向两手抓两手硬全面恢复工业生产推动企业尽快恢复产能助力经济社会秩序的全面恢复展现出工业大区的担当与作为展现出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与行动赢得广大企业和群众的信任和赞誉。江津区经信委副主任何富强宣布了一项重要举措:江津设立了3000万元的风险补偿资金池。这一举措旨在支持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为他们提供高达3亿元的银行“增信贷”。这一政策的实施,为江津的企业界注入了信心与活力。
江津的众多企业已经开始从中受益。例如,顺美吉医疗器械、重庆库铂科技等五家医药企业已经成功获得授信,总额达到4160万元。西部诚通物流、新成储物流等两家仓储物流企业也获得了4350万元的授信。更令人瞩目的是,益海嘉里、双福农产品批发市场等11家粮油食品企业获得了高达7.85亿元的授信。
这些资金的注入,极大地缓解了企业的现金流压力。重庆齿轮箱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徐华亮对此充满信心,他表示:“今年是我们手头订单最多的一年,我们必须把损失抢回来。”目前,该公司已经全面复工复产,2000多名员工正在全力以赴赶制订单。
在江津,像重庆齿轮箱有限公司这样立志“把损失抢回来”的企业还有很多。他们的目标不仅是复工,更要达到产能。这里生产的齿轮箱、汽车、高端装备等产品,正源源不断地发往西南、全国乃至全球,展现了江津制造业的强劲实力。
这些企业的决心和行动,正是江津区经济稳步复苏的缩影。在风险补偿资金池的支持下,江津的企业家们正充满信心地迎接挑战,努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仅是江津企业的发展故事,也是中国经济在疫情中展现出坚韧和活力的见证。
(此报道由于2020年03月20日13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