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禽流感H5N或许能演变成“生物武器”
美国资助研究禽流感H5N1,而后引发争议。世卫组织介入,裁定暂时不发表相关成果,原因在于这种病毒可能被用于制造生物武器。
2月17日,在日内瓦的世卫组织会议中,来自全球的公共卫生官员和病毒学家对此事进行了深入讨论。美国和荷兰资助的两个实验室成功研发出可能人传人的禽流感H5N1变种,但这一发现公布后引起了广泛争议。美国国家安全部门的担忧是,这一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制造具有大规模杀伤力的生物武器。
这一抉择背后的故事充满波折。从一开始的资助,到后来的暂缓发表,世界各大科学期刊面临巨大的压力。尽管《科学》杂志的总编辑表示最终会全文发表这一成果,但现在他们必须先处理好公众恐慌的问题。
美国和这两个实验室最初的目标是发现H5N1病毒如何变得更易在人群中传播,从而提前防控疫情。他们的研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担忧。具体来说,这两个实验室发现病毒在繁殖十代之后,可以在雪貂间轻松传播,这意味着禽流感病毒有可能通过人类传播。虽然科学家们强调他们的实验都在严格的安全监管下进行,新病毒并未外泄,但这一发现足以让人担忧。
这些研发致命病毒的实验室被设在生物安全等级较高的BSL-3级别实验室。这些实验室负责研究致命疾病,但疾病并不在人群中传播,且有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这次的事件让人们开始质疑这些实验室的安全性。实验室的看守措施十分严密,科学家们每天必须穿着抛弃式连身实验服,通过电子口罩呼吸,带着双层手套,严格监控实验室的空气流动。尽管如此,公众对实验室的安全性仍存在疑虑。
在这场争议中,科学家们表示他们理解公众的担忧,但他们坚信他们的研究是必要的。他们希望通过研究找出H5N1病毒的弱点,从而研发出更有效的疫苗和药物。他们也意识到他们的责任,确保研究成果不会被用于不当之处。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讨论,关于科学研究的道德和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在应对紧急情况的过程中,应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莫里茨提到,他们已制定了全面的应急计划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最近的报告指出,在过去的十年里,已有起意外在BSL-3实验室中发生,这再次凸显了这种准备工作的必要性。
尽管我们已经拥有一些治疗方法,但对于H5N1流感的人类感染,我们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世卫组织也承认,关于H5N1流感在人类中的感染情况仍存在许多未知。这种病毒自1997年在香港首次感染人类以来,已经传播到全球多个地区,其影响范围之广令人震惊。尤其是在2003和2004年的大规模爆发中,这种病毒已经从亚洲传播到欧洲和非洲,导致数百万家禽感染,数百人死亡。
尽管实际的感染人数并不多,但H5N1的致死率却令人震惊。接近一半的感染者因此丧生。自2003年以来,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共有586例人感染禽流感确诊病例,其中346例死亡,致死率高达59%。这一数字与其他常见的传染病相比,如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非典或普通的季节性流感相比,显然高得惊人。
关于H5N1的致死率是否存在高估的问题,引发了科学家的争议。一些科学家认为,H5N1的威胁并不像世卫组织所描述的那么严重。他们通过回顾和分析先前的医疗数据,以大量血液样本为基础进行研究。他们的研究发现,世卫组织给出的数据可能被高估了,实际的H5N1致死率可能低于1%,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的致死率相近。
这种争议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辩论。其中涉及到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准确地计算致死率。世卫组织采用的是基于确诊感染者的数据来计算致死率的方法。一些科学家提出,由于许多人在偏远地区或欠发达地区无法获得医疗救治,或者由于症状不明显而没有就医,实际的感染人数可能远高于世卫组织的统计数字。他们认为实际的致死率要低得多。
这种关于数字的争议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一些权威的科学杂志如《科学》也在敏感时刻刊登了相关的论文。也有科学家对此提出了质疑和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某些研究方法存在缺陷,对某些数据的解读存在误解。无论争论的结果如何,一个事实已经十分明确无论如何计算致死率数字,只要感染人数足够多,死亡的人数也会是数以万计。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对待这一问题。与此同时一些科学家认为西班牙大流感与H5N1病毒相比仅仅是夏日里的一场小感冒而已无法与H5N1的威力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