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5岁多还总尿床需到医院就诊
聚焦儿童遗尿症: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通常,孩子在3岁左右就能掌控自己的排尿。若5岁以上的孩子仍然频繁尿床,那就可能是患上了遗尿症。面对这一问题,家长们应提高警觉,及时带孩子就医。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家长的重视尤为重要,切不可因孩子只是偶尔尿床而掉以轻心。
郑女士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她的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时不时会尿床,甚至有时白天上课也无法坚持,需中途去厕所。随着孩子长大,郑女士担忧儿子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一直未敢带他去医院检查。班主任的电话让她焦虑不已,孩子的注意力无法集中,脾气愈发急躁,与同学的关系也变得紧张。难道这一切都是尿床造成的吗?
北京儿童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刘小梅指出,遗尿症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尽管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尿床只是暂时的现象,长大自然会好,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欧美国家的调查数据显示,学龄前儿童的遗尿率高达20%以上,即使上学的孩子也有10%左右的发病率。尽管有一部分患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愈,但这个概率仅有15%左右。大部分患儿的遗尿症状会持续到成年,甚至可能影响孩子的健康和生活,引发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
遗尿症的原因众多,包括先天的遗传因素、体质原因,后天的发育因素和生活习惯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有遗尿家族史的家庭,孩子的排尿问题尤为需要注意。孩子精神、心理、神经发育的延迟也是患上遗尿症的主要因素。遗尿行为也受泌尿系统和内分泌功能发育的影响。儿童遗尿症可能只是我们看到的表象,背后或许隐藏着一些潜在的器质性疾病。
遗尿症对孩子的情绪和心理有着严重的影响。像郑女士的儿子一样,遗尿症的患儿容易脾气焦躁,产生厌学的心理。他们往往精神压力大,易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家长们除了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也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在此提醒广大家长:随着孩子的成长,其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的功能逐渐成熟,膀胱容量也在逐渐增加。当膀胱容量达到(年龄+2)×30毫升时,人体便会产生尿意。如果孩子在适当的年龄仍然频繁尿床,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面对孩子的遗尿问题,家长应予以重视,及时寻求医疗帮助,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控制排尿是一个逐渐发展的里程碑。通常,孩子在3岁以后就应该能够控制自己的排尿,并且在夜间有尿时能够醒来。有些孩子却会面临遗尿的问题。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上了遗尿症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儿童尿控协会的诊断标准,5岁以上、10岁以下的孩子,如果在夜间出现不自主的排尿行为两次以上,且尿量足以打湿床单,同时难以被唤醒,就可以诊断为遗尿症。而对于10岁以上的孩子,如果每月至少有一次以上的遗尿行为,也应该被考虑为遗尿症。
如果您的孩子符合上述标准,那么就应该及时带他去医院就医。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家长更应该重视,不要因为孩子只是偶尔遗尿就轻视其严重性。孩子需要进行的检查包括尿常规和B超,这些检查都是无射线和无创的,家长可以放心。
在治疗儿童遗尿症方面,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法。对于一些孩子来说,仅仅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或唤醒治疗就可以治愈。只有经过医生的检查,家长才能正确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是治疗儿童遗尿症的基础。这包括早睡早起、饮食健康、睡前限水等。除此之外,心理疏导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家长需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遗尿问题,既不要忽视也不要让孩子感到羞愧。正面的鼓励和引导可以帮助孩子产生治疗的意愿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刘小梅大夫特别提醒,对于非单一症状的遗尿症,如伴有白天尿急尿频等症状,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治疗过程,涉及到膀胱功能的问题。家长应该带孩子及时去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只有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才能帮助孩子远离遗尿困扰,健康成长。希望家长们能够重视这一问题,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