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老年痴呆症”为何应更名“老年健忘症

健康快乐 2025-04-16 00:57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近日,有代表提议将“老年痴呆症”更名为“老年健忘症”,以消除社会歧视。这一建议的出发点在于媒体用语,由于“老年痴呆症”并非我国国家医学教材及医学名词中的正式称谓,因此更名应从媒体开始,逐步推进至省级、地市级媒体。那么,究竟何为老年痴呆症,又为何与“老年健忘症”挂钩呢?

老年痴呆症,医学术语为阿尔兹海默病,最早由德国医生Alois Alzheimer于1906年描述。此病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主要影响65岁以上的老年人,但也可能发生在较年轻的人群中。阿尔兹海默病是一种脑变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近期记忆力的下降,如遗忘当天的事件、刚做过的事或说过的话。随着病情的恶化,还会出现定向障碍、心情和行为改变等症状。

对于老年痴呆症患者,康复过程主要包括针对记忆、计算、语言、定向、逻辑思维和体能等障碍进行训练。改善瞬时记忆,家人可以经常询问患者刚刚发生的事情;改善短时记忆,可以通过询问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达成;改善长时记忆,则可借助回忆过去的经历。家人可使用卡片等方法帮助患者回忆。针对计算能力的训练也至关重要。对于语言功能受损的患者,鼓励其多交流、多表达是修复语言能力的关键。

除了上述的康复方法,预防老年痴呆症同样重要。据医生介绍,睡眠障碍与老年痴呆症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约34%至82%的痴呆患者会出现睡眠问题。不良的睡眠不仅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还可能进一步加速病人记忆力的下降。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老年痴呆症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可能导致老年痴呆症的发生,例如社交活动的缺乏、长期压力、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等。预防老年痴呆症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保持社交活动、减轻压力、均衡饮食和合理的生活方式等。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对患者和其家庭造成极大的影响。目前,医疗技术尚未有明确的治愈办法,但通过训练、预防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方法,可以延缓病情的恶化。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关注老年痴呆症患者,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多样且复杂。一些人可能会遭遇入睡困难,夜间频繁醒来,或是早醒的情况。在睡眠中,他们可能会有不自主的动作,如拳打脚踢、滚落下床等。而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患者会出现睡行症,即在睡眠中无意识地行动,可能做出一些危险的行为。梦魇也时常困扰着他们,使他们从梦中惊醒,陷入恐慌。更令人关注的是,痴呆患者可能在黄昏时分出现情绪和认知功能的急剧变化,这被称为“日落综合征”。在这一时段,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情绪紊乱、焦虑、亢奋和方向感消失等症状,这种状况可能会持续几个小时甚至整个晚上。其背后的原因,是急性大脑供血不足。虽然大部分患者在一段时间后能够恢复正常,但这可能是脑血管意外或心脏病的前兆,切不可掉以轻心。

这一疾病曾经被称为“老年痴呆症”,但是名字背后的故事却十分动人。为了尊重和理解这一疾病的患者,香港媒体在一位名叫高琨的诺贝尔奖得主,同时也是一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提议下,决定停用“老年痴呆症”这一词汇。这一行动源于高琨个人的经历和他对尊重的渴望。此后,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联合多家媒体进行了更为广泛的宣传,呼吁社会消除歧视,为“老年痴呆”正名。在这个过程中,中华医学会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专家们也积极参与,对更名进行严格的审定。“老年痴呆症”作为一个民间的“约定俗成”的叫法,要真正改变还需要时间和努力。尽管如此,“老年痴呆症”更名为“阿尔茨海默症”的脚步并未停止,这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科学和人文精神的追求。

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及其更名背后的故事提醒我们,对待任何疾病都需要科学认知与人文关怀并重。我们应该尊重患者,理解他们的困境和需求。我们也应该关注疾病的科学研究和治疗进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这不仅是对患者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敬畏。

上一篇:人造恶魔果实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