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轮番涨价 进口奶粉原料价却在下降
今年以来,洋奶粉市场呈现出一片涨价的态势,多款洋奶粉接连提价,这已经成为了消费者们关注的焦点。近日,多美滋等洋奶粉品牌再度宣布涨价,这已经是部分洋奶粉品牌一年内的第四次涨价了。面对这样的局面,消费者们不禁要问,洋奶粉涨价的理由究竟是什么?
面对这一疑问,长富集团副董事长蔡永康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近年来进口奶粉原料价格实际上是在不断走低。从曾经的最高价4.5万元/吨,到去年同期的3.4万~3.5万元/吨,再到今年下半年的2.4万~2.5万元/吨,同比降幅近30%。这表明,洋奶粉涨价的原材料成本高的说法并不成立。
与此中国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在持续萎缩,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则迅猛增长,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特别是在高端奶粉市场,外资品牌几乎占据了九成份额,国产奶粉已丧失话语权。
福建省乳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也对此表示,近年来奶粉原材料价格一直在下跌,洋奶粉品牌以成本上涨为理由的涨价并不合理。他们指出,细数近年来洋奶粉价格的变动,几乎每次涨价,洋奶粉品牌都选择以“原料价格上涨”为借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在接连的奶粉事件中,如去年的“三鹿”事件和今年的“南山”奶粉事件,都让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市场失去信心,这也使得洋品牌拥有更多的市场话语权。原料成本高并不能成为洋奶粉涨价的正当理由,因为进口奶粉的原料价格一直在下降。那么,洋奶粉频繁涨价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奶粉时不必一味追求高价产品。目前市面上的奶粉价格动辄三四百元一罐,但价格高低并不等同于品质好坏。市民在购买奶粉时,应该关注营养含量标签,对比各品牌的DHA以及乳清蛋白等含量,选购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事实上,不少国内品牌的婴幼儿奶粉采用的也是进口奶粉原料,但价格却比洋品牌便宜很多。
洋奶粉涨价的背后原因值得深入。消费者需要保持理性消费的态度,不盲目跟风购买高价的洋奶粉产品,同时关注产品的质量和性价比,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