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服务持证上岗或将成为一项制度实行
在餐饮服务的繁华背后,隐藏着一种令人深思的现象。据报道,某地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数量庞大,然而真正持有职业资格证书上岗的人员却寥寥可数。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考虑到餐饮服务业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餐饮服务业是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手段,向消费者提供食品、消费场所和设施。在这个行业中,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食品的卫生质量,无疑是影响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
那么,为什么餐饮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呢?餐饮业低门槛准入的特性导致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许多企业在用人意识上尚未改变,仍然以低成本创业和用工为主。传统的传帮带模式也制约了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餐饮业的人才培养往往依赖于传统的传、帮、带模式,与现代人才培训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管理者对员工的价值认识存在误区,缺乏科学有效的人才培训思维和培养方式。监管制度的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当前的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中,对于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并没有明确的硬性规定,导致许多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忽视了人员素质的重要性。
为保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国家及地方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规章和制度,然而唯独没有就“从业人员持有资格证书上岗”作出明确规定。我们必须认识到提高餐饮从业人员素质并促使其持证上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借鉴其他行业的做法,如药品行业的“药师必须持证上岗”,我们也需要明确餐饮从业人员的资格准入门槛。只有通过严格的培训和认证,才能允许他们从事餐饮服务。我们还可以考虑将健康证和资格证书合并,制发电子上岗证,实行持证上岗并挂牌服务。这样一来,可以将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的健康和持证状况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增加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促进社会监督,从而增强业主的守法意识和自律意识。这不仅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也有助于推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