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干部调查工作实盗敬老院钱财
流窜盗窃团伙盯上敬老院,假冒民政局干部作案多次终被制裁
近日,一起涉及敬老院的流窜盗窃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个专门盗窃敬老院的犯罪团伙,冒充民政局干部,使用障眼法入室盗窃,半年内在多个区县作案14起,涉案金额近4万元。
据了解,该团伙的主要嫌疑人沈道国,绰号沈六,今年40岁,仅有小学文化。早在2006年,他就因持有罪被判刑。2009年,沈道国与曾经的兄弟“燕娃子”彭春燕,以及其他几名同伙一起开始了他们的犯罪之旅。他们将目光盯向了敬老院,并雇佣驾驶员专门负责开车。
第一次作案是在长寿双龙镇敬老院。他们冒充民政局干部,将敬老院的人召集到食堂开会,沈道国则趁机到二楼窃取现金。此后,他们频频作案,一个月至少两次,甚至有一天同时盗窃两家敬老院。他们的骗术有三招:假冒干部、使用换真钱以及假装有事闯进敬老院。
他们的骗术让警觉性较弱的老人屡屡得手。有一次,在云阳县南溪镇敬老院,他们见院长不在,便冒充民政局工作人员,撬开院长办公室抽屉窃取现金。在荣昌县龙集镇敬老院,他们甚至用换走老人的真钞。
该团伙作案次数多、涉及金额大,引起了警方的高度关注。去年3月,他们在城口县作案后被抓获。经过法院审理,沈道国、彭春燕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7年,各处罚金1万元。黄小东被判有期徒刑5年,处罚金1万元。
这起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加强对敬老院等弱势群体的保护,提高老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新闻延伸:警惕冒充公职权诈骗行为
这起流窜盗窃案件中的犯罪团伙利用冒充民政局干部的手段进行诈骗和盗窃行为,给我们敲响了警惕冒充公职权诈骗的警钟。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诈骗行为时有发生,不仅给受害者带来经济损失,还严重损害了公职部门的声誉。我们需要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学会识别虚假身份和诈骗行为。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和宣传,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