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脏急救术 有备无患防猝死
心脏,作为人体的动力之源,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带来无法预知的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导致生命的终结。近年来,心脏疾病的频发让我们不禁触目惊心。学习急救常识变得尤为重要,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而准确地采取行动。
就在前不久,杭州市市长因突发心脏病离世,这一消息令人震惊。杭州市一家医院的心内科医生王宁夫指出,这并非孤立事件。近期,杭州的多家医院都反映心血管病人数量激增,床位供不应求,而气温的起伏不定是主要的诱因。许多生命之所以能够被及时挽救,一方面是因为发作时病情较轻,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场有人及时进行了急救。如果没有现场施救,许多宝贵的生命可能就这样消逝。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的数据显示,每年因心源性猝死的人数高达54.4万,也就是说,每分钟就有一人因心脏疾病而离世,这一数字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领先的。
为什么中国的死亡率如此之高呢?其实并不是因为中国人的心脏病起病凶猛,而是因为病人在发生意外后的现场抢救成功率极低。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能够成功抢救的急性心梗患者不到1%,而发达国家的成功率约为15%。这一巨大差异主要源于国外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以及在公共场所安装除颤仪的推广。在国内,很多市民并非不愿意救人,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施救。
心源性猝死并非不可救,关键在于及时和正确的急救。当心脏疾病导致心跳和呼吸突然停止时,如果在6分钟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生命就有可能被挽救。错过这个黄金6分钟,生还的机会将大大减少。
第一目击者的急救至关重要。这个第一目击者可能是路边的、公交车司机,也可能是恰好路过的你、我、他。对于家长来说,如果掌握了急救知识,也可以在孩子面临外伤、溺水、噎食等紧急情况时化险为夷。
急救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心脏急救常识。如果我们能够掌握这些知识,或许有一天,我们就能在关键时刻挽救一条宝贵的生命。普及急救知识,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他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生命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