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再曝质量问题 为何成社会责任的“旁观者
近日,跨国巨头沃尔玛在中国再次陷入食品安全风波。继去年8月售卖假冒“绿色猪肉”事件后,四川沃尔玛被曝光销售病害猪排,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极大关注。沃尔玛频繁陷入猪肉质量问题,让人不禁质疑,为何这家跨国企业在中国频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是否成为了社会责任的“旁观者”?
事实上,沃尔玛在中国的问题远不止猪肉一项。早在2011年9月,沃尔玛就曾因假冒绿色猪肉事件引发轩然大波。此后,其多次因猪肉质量问题陷入困境。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五月,重庆沃尔玛的猪肉被曝含有疫苗遗留物。如今,达州沃尔玛再次卷入“问题猪排门”,涉及经营病害猪排骨的问题。
面对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问题,沃尔玛昨日紧急回应,已成立由总部指导的工作小组处理此事,并在发现问题后迅速下架所涉批次猪肉产品,同时停止与相关供应商的合作。尽管沃尔玛采取了措施应对危机,但其在中国仍然频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回顾沃尔玛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重庆地区的门店在短短五年内被处罚了20多次,基本都是涉及食品方面的问题。从过期板鸭到无保质期和生产日期的牛肉干、锅巴等,问题不断。为何洋品牌在中国频出安全问题?企业为何成为社会责任的“旁观者”?
食品行业的假冒行为屡禁不止,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归根结底是社会责任的缺失。除了部门的监管外,企业的自觉性和消费者的抵制也至关重要。在中国,消费者似乎并不把企业的社会责任放在心上。尽管他们会在网上大骂商家无良,但在促销廉价的诱惑面前,他们往往会选择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部门监管不力、惩罚不严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企业的不法行为。
对于沃尔玛等跨国企业而言,仅仅依靠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部门的监管、消费者的抵制、媒体和社会组织的宣传以及证券投资基金的反馈都至关重要。应该尽快完善监管制度,加强处罚力度,让跨国企业真正担起在社会中的一份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