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真堂牵出动物药材产业难题
“归真堂上市风波:活熊取胆产业引发争议”
中药协会昨日于京城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近期归真堂上市所引发的争议进行回应。会长房书亭坚决支持活熊取胆产业,并对该产业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澄清。
房书亭表示,活熊取胆并非残忍的杀熊取胆,而是对其的替代。他指出,养熊如同养猪养牛,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而现在的取胆方式已经摒弃了野蛮的手段,100%采用无管引流的技术,与医学上的人工造瘘相似,整个过程就像打开自来水管一样简单、自然、无痛。
争议并未因此消散。第三方鉴定成为问题的症结,公众对于“无管取胆”是否真的无痛苦、无疾病持怀疑态度。亚洲动物基金会曾提供过黑熊身上插管取胆的残忍操作方式照片,其中国区对外事务总监张小海表示,他们救治的200多只黑熊经历了各种方式的取胆,这些熊的胆囊等内脏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房书亭对于这些问题表示,他将会向相关部门建议邀请动物保护组织、动物保护专家等专业人士参观熊厂,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他也提出,目前网传的“将开百家熊厂”说法不实,目前国内合法熊厂仅68家,因传染病等因素难以完全开放,但可以组织媒体或专家进行参观。
除了对取胆过程的争议,归真堂上市的另一个焦点是其熊胆产品的使用。有报道称,归真堂通过熊胆酒、熊胆茶,甚至熊胆面膜、熊胆牙膏等产品获利,而非全部用于中药。对此,房书亭指出,国家不允许生产销售以熊胆为原料的保健品,出现熊胆的保健品肯定是违法的。
“活熊取胆”的问题已经超越归真堂本身,它牵出了我国传统药源发展的问题。目前我国熊胆等动物药材资源已经匮乏,走人工饲养道路还是寻找新的替代品,已经成为我国传统中药发展面临的难题。不少专家开始培育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等替代品,而目前的“人工熊胆”并不能完全替代熊胆的全部作用。
这场争议展现了公众对于动物权益与药源发展的关注与矛盾。随着讨论的深入,希望我们能找到一个既能保护动物权益,又能满足人类需求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