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是一种坏习惯
掏耳的奥秘:一种难以抗拒的享受
在这个看似平常的动作中,隐藏着许多人不曾注意到的细节与风险。不论时间、地点,还是工具的选择,掏耳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让人忍不住想要。
回想旧日时光,理发师手中那套精致的掏耳工具,仿佛是一套神秘的仪式用品。长柄竹耳扒、球形小毛刷、三角剃毛小刀,这些工具在岁月的流转中,既未消毒也未洗刷,就这样在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传递,成为了病菌传播的媒介。
从医学的角度看,掏耳并非无懈可击。当你亲自操刀,特别是当耳屎较硬时,很容易挖破外耳道的皮肤。这样,皮肤表面的细菌便有机会侵入伤口,引发炎症或疖肿。那种挖耳后引发的剧烈疼痛,十有八九便是由此而来。
更甚者,若你手上有甲癣或脚气,更可能将病菌无意中感染到外耳道。这些病菌在耳朵眼里生长繁殖,引发奇痒难忍,使人不得不不停地去搔扒。霉菌还可能引起耳道湿疹症状,导致耳道狭窄等慢性问题。
经常刺激耳道,还会使耳道皮肤慢性充血,导致耳屎反而迅速堆积增厚,更易堵塞耳道。一旦养成掏耳的坏习惯,还可能因掌握不住深浅而造成鼓膜外伤穿孔,甚至伤及小听骨,引起严重耳聋。
那么,耳屎多了该怎么办?少量耳屎其实可以不用理会。如果耳屎过多影响听力,或是干硬到影响日常生活,最好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有专业的方法清除耳屎,避免损伤耳道及鼓膜。特别是干性耳屎,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吸水膨胀,导致听力突然下降。游泳前检查和清洁耳朵眼里的耳屎是个好习惯。
对于干性耳屎又多又硬的情况,医生可能会先给患者消毒耳道,然后软化耳屎。这个过程需要患者保持点药位置一段时间,以确保药液能真正渗入耳屎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软化耳屎,避免损伤耳道皮肤。如果已经有耳道外伤,取出耳屎后还需及时保护、消毒,并涂抹抗生素药膏。
掏耳朵看似简单,实则隐藏着许多学问。为了健康,我们应谨慎对待这个日常动作。更多关于掏耳朵的知识,可上网浏览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