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标准案当事企业否认集体公关
针对近期螺旋藻产品铅含量标准的争议,国家药监局近日给出了回应。在这场关乎公众健康和安全的重大事件中,国家药监局的态度明确且坚定。
之前,药监局公布的部分螺旋藻产品铅含量超标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媒体质疑。有观点指出,这可能是企业集体公关的结果。涉事企业如绿A和汤臣倍健均坚决否认了这一点。
就具体标准而言,国家药监局明确表示,螺旋藻产品的铅指标限量并非单一标准,而是根据产品类型和原料来源有所不同。一般的保健食品安全标准规定,以藻类为原料的固体饮料和胶囊产品的铅指标限量为2.0mg/kg。但对于“螺旋藻片”这一类产品,药监局表示,由于其食用量与固体饮料相近,因此同样执行2.0mg/kg的标准。
这一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混淆和误解。国家药监局在2月初的一次监测中,曾公布部分产品铅含量超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但随后,有声音质疑药监局是否被企业公关,改变了检测标准。对此,药监局坚决否认,并解释称2月公布的只是监测结果,而非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检查结果。监测是了解和掌握市场产品质量安全情况的一种手段,而监督检查则是为了进一步查明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内部人士透露,国家药监局在首次监测时可能是被媒体误导,采用了0.5mg/kg这一标准,导致前后结论出现不一致。事实上,地方药监部门在实际操作中也有采用0.5mg/kg标准的案例。而涉事企业则坚决否认存在对药监局的公关行为。
这场风波也凸显了当前保健食品标准的不清晰和混乱。为了公众的健康和安全,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更加明确和统一的行业标准,避免出现类似的混淆和误解。企业也应加强自律,确保产品质量,而不是依赖模糊的标准来逃避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
这场螺旋藻铅含量标准的争议反映了公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也揭示了行业标准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共同努力,制定更加严格和明确的行业标准,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