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内科需要输血 肿瘤患者输血
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因疾病本身或治疗副作用需要输血支持。输血虽能快速改善症状,但也存在一定风险,需严格掌握指征。以下从多个角度全面介绍肿瘤患者输血的相关知识。
肿瘤患者输血的主要适应症
肿瘤患者输血主要针对以下几种情况:
1. 严重贫血:当血红蛋白低于60g/L时,患者可出现明显乏力、胸闷、气短等症状,输血可快速纠正贫血,改善缺氧状况。对于伴有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将输血阈值提高至70g/L以上。
2. 急性大出血:消化道肿瘤等引起的急性大出血需紧急输血以维持血容量,防止休克。
3. 血小板减少:化疗或侵犯导致血小板减少时,需根据出血风险和血小板计数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一般血小板5010<×/L且有出血倾向,或1010[6][94[8][14<×/L时需输注血小板]。
. 凝血功能障碍:少数情况下,肿瘤患者可能出现凝血因子缺乏,需输注血浆或特定凝血因子]。
肿瘤患者输血的风险与并发症
肿瘤患者输血存在多种风险,需谨慎评估:
1. 感染风险:包括乙肝、丙肝、HIV等血源性病原体感染,虽筛查严格但仍存在理论风险。免疫功能低下的肿瘤患者感染风险更高。
2. 免疫反应:
3.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多在输血后6小时内发生。
4.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罕见但严重,供者淋巴细胞攻击受者组织,亲属间输血风险更高。
5. 铁过载:长期多次输血可导致铁沉积在心脏、肝脏等器官,造成功能损害。
肿瘤患者输血的特殊考量
肿瘤患者输血与普通患者有所不同,需特别注意:
1. 免疫功能影响:输血可能抑制肿瘤患者本已低下的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风险和肿瘤复发可能。
2. 成分输血优先:应根据缺乏的成分选择红细胞、血小板或血浆,避免不必要的全血输注。
3. 自体输血:符合条件的早期肿瘤患者可考虑术前自体储血,减少异体输血风险。
4. 亲属间输血:直系亲属间输血发生GVHD风险更高,应避免。
5. 长期管理:需定期监测血清铁蛋白,必要时进行去铁治疗。
肿瘤相关性贫血(CRA)的综合管理
2024年CSCO指南对肿瘤相关性贫血(CRA)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建议:
1. 诊断标准:
- 妊娠女性Hb100[21][222[22][23312[21][221[5][172[10][17315[17][184[16][[17[5][21
肝癌晚期
- 肿瘤内科需要输血 肿瘤患者输血
- 肿瘤荧光成像 肿瘤的荧光分析
- 脑肿瘤核磁增强序列(脑部加强核磁怎样显示有肿瘤)
- 肿瘤抗血管药物 肿瘤抗血管治疗药物
- 有肿瘤可以打吗_有肿瘤可以打疫苗吗?
- 腮腺肿瘤指南 腮腺肿瘤指标
- 肿瘤骨与死骨的区别 肿瘤和骨头的区别
- b超检查淋巴结和肿瘤 淋巴结与淋巴瘤b超能判断吗
- 胆管肿瘤手术并发症 胆管肿瘤手术成功
- 恶性肿瘤监测报告 恶性肿瘤检测报告
- 肿瘤电子病历怎么看 肿瘤医院病例报告
- 心衰合并肿瘤的症状 心衰竭肿大
- 妇科肿瘤淋巴结分布妇科淋巴瘤是什么引起的
- 预防肿瘤学习笔记 预防肿瘤应做到什么
- 广州哪个肿瘤医院好 广卅最好的肿瘤医院
- 肺部梭形细胞肿瘤 肺部梭形细胞肿瘤化疗从哪扎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