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肝癌 >>

肿瘤穿刺引导超声仪 超声引导穿刺前仪器调整

肝癌 2025-08-01 16:59肝癌症状www.zhongliuw.cn

一、扫描模式选择

1. 基础模式:首选B型扫描方式(灰阶成像),用于清晰显示靶目标解剖结构。

2. 血流评估:若需避开血管或评估病灶血供,需叠加彩色多普勒模式,避免穿刺路径上的重要血管。

二、增益与动态范围调节

1. 总增益参考:以肝脏为调节基准(正常肝实质回声中等均匀),确保图像层次分明;若穿刺部位与肝脏差异大,可局部微调。

2. 纵深补偿:通过近场抑制、远场增益使图像回声强度均匀一致,避免近场过亮或远场过暗。

3. 动态范围:建议设置为60-70 dB,高动态范围可保留更多组织细节,低动态范围则增强对比度。

三、聚焦与频率设置

1. 聚焦区域:穿刺≤8 cm时选择第1、2段聚焦,提升目标区域分辨率。

2. 探头频率:根据选择,浅表肿瘤(如乳腺、甲状腺)用7-15 MHz高频探头;深部肿瘤(如肝脏)用2-5 MHz低频探头,平衡穿透力与分辨率。

四、辅助功能优化

1. 谐波成像:启用组织谐波模式(如二次谐波),减少旁瓣伪影,提高肥胖或深部病灶的清晰度。

2. 伪彩应用:对低对比度病灶可启用伪彩(如麦黄色系),增强人眼对细微结构的识别。

3. 穿刺引导线:校准引导线与实际针道的一致性,确保进针角度与预设路径吻合。

五、特殊注意事项

  • 术前验证:需存储穿刺前病灶的二维图像、血流分布及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作为术中对照。
  • 实时调整:穿刺过程中需动态调节TGC(时间增益补偿),尤其针对不均质肿瘤或囊实性混合病灶。
  • 以上调整需结合具体机型功能及病灶特点灵活应用,必要时参考厂商预设的穿刺专用模式。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