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术可行性评估
1. 肿瘤性质与位置
良性肿瘤(如脑膜瘤)若体积小、位置表浅且未引起症状,可暂观察;若为恶性肿瘤或位于功能区,手术风险显著增加。
肿瘤是否压迫重要神经或血管,以及是否引发严重症状(如颅内压增高、肢体功能障碍)是手术指征的重要依据。
2. 患者身体状况
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及慢性病控制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若主要器官功能良好,无严重基础疾病,可能耐受手术。
生理年龄比实际年龄更重要,体能状态良好的高龄患者仍可能获益于手术。
二、手术风险与替代方案
1. 手术风险
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包括颅内出血(最危急)、感染、脑水肿、神经功能损伤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耐受性差、术后恢复慢也是重要考量因素。
2. 非手术治疗选择
若患者无法耐受手术,可考虑放疗、化疗(如卡莫司汀)或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等保守治疗。
对于无症状的小肿瘤,定期影像学随访可能是更安全的选择。
三、决策建议
多学科评估:需神经外科、科、老年科等多学科会诊,权衡手术必要性、风险与预期获益。
个性化方案:即使手术可行,也可能选择微创技术(如神经导航或内镜手术)以降低创伤。
87岁患者并非绝对禁忌手术,但需严格评估个体情况,优先考虑安全性与生活质量。建议家属携带详细检查资料至三甲医院神经外科专科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