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原因
1. 感染
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发生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感染可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发寒战。
需通过血常规、血培养等检查明确病原体,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或抗病物。
2. 肿瘤相关因素
肿瘤坏死释放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可能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寒战。
晚期肿瘤消耗或压迫交感神经可能影响体温调节功能。
3. 治疗副作用
化疗:铂类、紫杉醇等药物可能引发神经毒性,导致手脚发冷或麻木。
放疗:可能干扰血液循环或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寒冷感。
部分药物(如顺铂)可能直接引起寒战或低体温。
4. 贫血或营养不良
肿瘤消耗或治疗副作用可导致贫血,减少血液携氧能力,引发畏寒。
营养摄入不足会降低机体产热能力。
5. 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等情绪可能通过植物神经紊乱加重寒冷感。
二、应对措施
1. 医疗干预
及时就医排查感染、贫血或肿瘤进展,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贫血患者可补充铁剂、维生素B12或输血;感染需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2. 日常护理
保暖:穿戴厚衣物、使用暖水袋(避免烫伤),保持室温20-24℃。
饮食:增加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如肉类、坚果)及温热饮品。
运动:适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如散步或轻柔伸展。
3. 对症缓解
神经毒性引起的发冷可补充维生素B族或尝试针灸、按摩。
心理支持或抗焦虑药物可能改善情绪相关症状。
三、注意事项
若寒战伴随高热、持续加重或出现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警惕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