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餐桌安排好三件大事
随着2010年的尾声渐近,年底的繁忙季节也随之而至,各种工作任务、培训评比如雪花般纷至沓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外出就餐的机会自然也水涨船高。无论是为了笼络客户、参加学习培训,还是进行日常交流,甚至是因为工作繁忙无暇顾家而选择在外就餐,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将自己的营养和安全交给素未谋面的陌生人。
在这便捷的用餐方式背后,我们真的能够全然放心吗?厨房和店面的卫生状况是否达标?原料是否新鲜?调味品的质量如何?烹调油是否反复使用?甚至更糟糕的是,是否有餐馆在肉里添加亚硝酸盐?炒菜时火候是否过猛?虽然环境卫生一目了然,但菜里的安全隐患却难以看透。
在此,我要向大家揭示餐馆食品的三大安全隐患,并为大家提供三大招数,助您明辨餐馆食品安全问题。
我们要警惕的是“地沟油”。地沟油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是从地沟里捞出来的油,而是指那些在厨房里反复使用的油,或是用剩菜回收再利用的油。这些油在反复高温加热的过程中,有毒致癌物质不断积累,反式脂肪酸含量越来越高,对身体有害无益。
那么,如何识别地沟油呢?下面为您献上三大招数:
第一招:看菜单。如果餐馆的菜单上标注着油炸、油煎、干锅、水煮、干煸、香酥等字样,那么这些菜肴的烹调方法需要大量的油,或者需要油炸处理。这些油很可能已经反复使用,质量不佳。相比之下,采用蒸、煮、炖、白灼、凉拌等烹调方式的菜肴对油脂的品质影响较小,且不易带来地沟油的麻烦。
第二招:查口感。通过品尝菜的口感,我们可以判断油的新鲜度。新鲜合格的液体植物油滑爽且容易流动,即便油多也不会感到油腻。而反复使用的劣质油则黏度上升,口感黏腻,吃起来没有清爽感,甚至在热水中都很难涮掉。
第三招:观剩菜。打包回家的菜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如果油脂已经凝固或半凝固,说明油脂质量低劣,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很可能是多次加热的油甚至地沟油。遇到这种情况,剩菜不如扔掉,同时这样的餐馆也不建议再去第二次。
希望通过以上分析和三大招数,您能更加明智地选择餐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在这个年底的繁忙季节里,让我们共同行动,明辨餐馆食品安全问题,为自己的健康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