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食伤身 少食饭菜可长寿
长寿之秘:饮食的奥秘与养生智慧
饮食,作为我们获取营养的主要途径,与长寿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吃得越多真的越好吗?答案并非如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有一种误解,那就是只有吃得饱,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长寿的秘诀却隐藏在少食多餐之中。
古代先贤早已警觉到食物摄入与寿命之间的关系。晋代的张华在《博物志》中明确指出,食物摄入的多少与寿命长短息息相关。吃得过多,会导致心窍堵塞,寿命受损;而吃得少,则心情舒畅,寿命延长。这一观点被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精辟地阐述为“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也就是说,每餐不必吃得太饱,每天可以适当增加进食次数。
撒哈拉大沙漠的图布族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他们一日三餐简单,但身体却异常强壮,多寿星。这背后的原因正是他们遵循了少食多餐的原则。
现代科学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有实验显示,限食组的大鼠寿命比不限食组要长,而且患病几率更低。更令人惊讶的是,从少年时期就开始限食,最能延年益寿。对于人类的研究也表明,少食多餐的确有益于健康。
那么,食物摄入过多会对身体造成哪些损伤呢?《黄帝内经》明确指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也就是说,超过消化能力的食物摄入会损伤肠胃功能。前人还有“多食之人有五苦患”之说,详细指出了摄食过多的具体危害。
我们人体自身是一个精密的系统,当进食到一定量时,身体会发出“饱”的信号。只要我们细心体会,就能感受到这种信号,当“饱”感出现,就应该及时停箸。这就是“少食”的智慧。如果忽视这种信号,继续进食,甚至出现过饱的感觉,就说明摄食过量,不利于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没有疾患的人群。如果患有胃肠道疾病或其他影响胃肠道功能的系统疾病,则需要特别注意饮食调整。若感觉每餐少食提供的热量不足,可以适当增加进食次数。例如,老年人一天可以进食四至五次,每次食至饥饿感消失即可。
长寿与健康饮食密不可分。我们应该摒弃过去的误解,学会正确的饮食方式少食多餐。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长寿的愿望。(责任编辑林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