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命名原则
肿瘤的命名主要依据其组织来源和生物学行为(良性或恶性)进行分类:
良性肿瘤命名
在组织或细胞类型名称后加"瘤"字
例如:纤维瘤、脂肪瘤、腺瘤等
有时结合形态特点命名,如乳头状瘤、囊腺瘤等
恶性肿瘤命名
1. 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命名方式:组织名称+"癌"(如鳞癌、腺癌)
特殊类型:腺鳞癌、透明细胞癌等
2. 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命名方式:组织名称+"肉瘤"(如骨肉瘤、纤维肉瘤)
3. 特殊命名:
母细胞瘤(如神经母细胞瘤)
沿用习惯名称(如白血病、黑色素瘤)
名称前加"恶性"(如恶性畸胎瘤)
多发性肿瘤称"瘤病"(如神经纤维瘤病)
肿瘤的发现方式
肿瘤的发现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症状表现
局部症状:肿块、疼痛、器官功能障碍等
全身症状: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发热、乏力等
影像学检查
X线:初步筛查肺部、骨骼病变
CT:清晰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关系
MRI:对软组织肿瘤诊断有优势
超声:常用于甲状腺、乳腺、肝脏等部位
PET-CT:用于肿瘤分期和转移灶检测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如AFP、CEA等辅助诊断
血常规/生化检查:反映整体健康状况
病理检查(金标准)
通过活检或手术获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及分化程度
特殊检查
胃肠镜检查: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查的重要手段
粪便常规:可发现消化道出血情况
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胃肠镜等针对性检查,以提高早期肿瘤检出率。当出现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