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佛顶骨舍利
南京的佛顶骨舍利,是佛教界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全球独一无二的珍贵文物。它的故事,充满了历史与文化的沉淀,散发着浓厚的宗教气息。
一、基本概况
南京佛顶骨舍利,是释迦牟尼佛涅后留下的头顶骨舍利,具有极高的宗教与历史价值。它周长约35厘米,直径10厘米,黄白相间,表面清晰可见发孔纹理,仿佛让人感受到佛的智慧与慈悲。
二、历史传承
这个珍贵的舍利子有着不平凡的历史传承。2008年7月,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地宫,人们发现了它,藏于北宋长干寺真身塔的铁函内。同时出土的,还有阿育王塔及其他大量文物。经过两年的精心保护,终于在2010年6月12日,文物专家在栖霞寺开启了金棺银椁,让佛顶真骨与感应舍利正式面世。从2010年至2015年,它一直暂奉于栖霞寺舍利塔内。2015年10月27日,永久移驾至牛首山佛顶宫,供奉于千佛殿舍利塔的金莲花须弥座上。
三、供奉与瞻仰
如今,牛首山佛顶宫是佛顶骨舍利的长期供奉地。建筑地下六层、地上三层,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含舍利大塔、千佛殿等核心区域。每年仅在佛教重大节日(如佛诞日、涅日等)及元旦、春节、国庆节期间开放瞻礼,全年累计约7-10天。佛顶宫每日开放时间为早上八点半至下午五点半(下午四点停止入园),需购票进入。参观时,建议优先参观地下五层佛殿层,再逐层上行,以便更好地感受这份宗教的庄重与神圣。
四、宗教与文化意义
佛顶骨舍利被视为佛教无上圣物,象征智慧与慈悲。信徒认为瞻仰舍利如同亲见佛陀真身,具有无量功德。它的重现填补了印度佛顶骨舍利失传的历史空白,成为中印佛教文化的重要纽带,展现出佛教文化的连续性和传承性。
五、考古与保护
佛顶骨舍利的发现与保护是一个历时多年的过程。从2008年大报恩寺遗址的发掘,到铁函与阿育王塔的出土,再到金棺银椁的开启和舍利的取出,每一步都凝聚了考古与保护工作者的辛勤与智慧。如需更详细的瞻礼攻略或历史背景,建议查阅牛首山官方介绍或相关考古文献。
南京佛顶骨舍利的故事是一部佛教文化的历史长卷,是佛教信仰与历史文化交织的璀璨篇章。它的发现、保护、传承与供奉,都体现了人们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与敬畏,对历史的珍视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