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多动照样胖? 看看台大医师怎么说

生活知识 2025-04-28 21:35生活知识www.zhongliuw.cn

《少吃多动却仍然增重?台大医师吴佳鸿的独特观点》

在台大医师吴佳鸿的著作《肠漏,发炎的关键》中,他提到一种现象:许多尝试通过“少吃多动”来减肥的人,即使努力调整饮食与增加运动量,却仍然无法顺利减重。这些话对于那些曾经或正在经历这种困境的人来说,听起来是否格外亲切?

吴医师指出,当我们简单地将减肥等同于“少吃多动”,却忽视了人体是一个精密的生物机器,体重的改变是体内各种复杂生理作用的结果。多年来,“少吃多动”成为众人皆知的口号,但肥胖问题依然严峻,这背后必然有其原因。

单纯依赖热量数字的加减运算并不能完全解决体重问题。我们应该转而思考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摄取正确的营养以及改变生活方式来矫正这些生理作用。生理作用得到正确的调整,身体自然会回馈我们应有的体重和健康。

以两种食物为例:一杯全糖珍珠奶茶和一盘生菜佐坚果杂粮沙拉,虽然热量相同,但吃进体内后引发的生理反应截然不同。身体的细胞更关注食物中的营养,而非单纯的热量计算。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就像一把钥匙,能开启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比起单纯计算卡路里,选择吃对营养、吃对适合自己的食物更为重要。这样的饮食原则不仅适用于体重控制,对于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也同样有效。

吴医师强调,我们不能仅仅执着于“吃少”,而是要“吃对”。建立在均衡摄取各类营养素的基础上的少吃多动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这些营养素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以及植物性营养素。吃对食物、摄取正确的营养,生理反应自然会朝着健康和正常的方向发展。

作者吴佳鸿医师,是鸿馨诊所的院长,拥有台大医学系医学士的学位,并在多家医院兼任主治医师。他特别提到,面对慢性病趋势的当下,我们应该跳脱以疾病为中心的框架,采用以“创造健康”、“人为中心”的全人整体照护思维。通过调整饮食、运动、休息、压力管理等方面,让身体各系统间的生理功能和谐运作,从而达到理想的健康状态。

吴医师认为身体的各个组织、系统、器官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他主张从个人做起,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影响周围的人,共同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那些困惑于“少吃多动为何还是胖”的人们,吴医师的观点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引导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节录自《肠漏,发炎的关键》一书,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健康与体重管理的知识,不妨深入阅读这本书。也推荐读者关注吴佳鸿医师的其他专业观点与研究成果。

上一篇:前列腺炎治疗咨询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