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需要的45大检验
身处吃药多、检查多、开刀多的“三多”世界,你是否成为了高危险群的一员?台湾人正面临这样的风险,而最近,美国九大医疗团体的警告为我们揭示了背后的真相。
去年十二月,《天下》杂志的报道让我们了解到,医疗中的浪费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吃药多、检查多、开刀多,这些不仅仅是资源的浪费,更可能带来额外的健康隐患,如药品间的交互作用。例如,心脏病患者在使用抗凝血剂的同时服用阿斯匹灵,可能会增加血管出血的可能性。
检查并非越多越好。一张电脑断层的辐射量相当于数百张的X光片。而一些侵入性的检查,如血管摄影,虽然技术先进,但也可能带来风险,如中风。
美国九大医疗团体最近也发出了类似的警告。他们基于实证医学的角度,制定了一份指引清单,列出了医师和患者应该质疑的五大事项。其中,四十五项不必要的检查或治疗被点名批评。这些检查或治疗可能在台湾民众中普遍存在。例如,对于下背痛不满六周的患者,除非出现严重或持续恶化的神经缺损等紧急状况,否则不应进行影像检查。骨科专家指出,对于患者的下背痛抱怨,应详细询问病史、疼痛性质和持续时间等,再判断是否需要影像检查。
类似的警示也适用于某些心脏影像检查和癌症筛查。对于非高风险人群,无需在初步评估时进行压力型心脏影像检查或更高端的非侵入式检查。早期摄护腺癌、乳癌患者的检查也存在争议。指引清单指出,这些检查常用来判断低风险的癌症期别,但没有证据表明它们有助于发现转移或提高患者的存活时间。
在判断昏厥原因时,无需过度进行脑部影像检查。如果病人昏倒但没有其他神经疾病征兆,那么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可能性很低。进行脑部影像检查可能无法改善病人的状况。
这场关于医疗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呼吁,更是对复杂医疗体系的一次反思。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权衡每一个决策,确保医疗行为真正为患者带来益处。许重义医生强调,病人的状况各异,每个病例都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和专业的判断来进行沟通。以昏倒的情况为例,一位年轻的女孩在烈日下的操场昏倒,与一位老年人在家中无缘无故地昏倒,两者的情况截然不同,所需的医疗处置和检查也必然不同。
对于那些没有特定病史、身体状况良好的病人,即使他们可以自行走动,我们也应该避免过度地进行例行性的住院和手术前胸腔X光检查。我们的目标是对病人进行精准的诊断和治疗,而不是例行公事地进行一系列检查。
对于那些疑似患有急性心肺疾病,或是七十岁以上、患有慢性心肺疾病且六个月内未接受过胸部摄影的患者,我们则建议进行X光检查。这是基于对病人健康状况的负责任考虑,以确保病情得到准确诊断和治疗。
这篇文章《你不需要的45大检验》由网友『如今哥很缺爱』至相关平台。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以进行处理。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中的内容和观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具体状况需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和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研判。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四十五项建议的详细内容,请访问choosingwisely网站进行深入了解。也希望大家在就医过程中能够更加理性,理解医疗行为的复杂性,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共同为自己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