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肿、痒、汗、咳、瘦 淋巴癌6警讯
台湾每年新增大约两千名淋巴癌患者。这种癌症在初期并无特别明显的症状,经常与普通的感冒混淆,导致许多患者延误了就诊的最佳时机。医师们提醒,如果出现“烧、肿、痒、汗、咳、瘦”六大症状中的任何一项或多项,且原因不明,这可能是淋巴癌的警示信号,应该及早寻求医疗咨询。
淋巴癌在初期悄无声息,难以与一般疾病如感冒相区分。医师强调,一旦身体出现上述警示症状,应该立刻就医。摄影家张雅雯用其独特的视角捕捉了这些瞬间。台大医院血液肿瘤科的黄圣懿医师指出,淋巴癌可分为何杰金氏淋巴癌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癌两种。
在台湾,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而何杰金氏淋巴癌则更多见于40岁以下的青年人。这两种类型的淋巴癌的发生率大约为9:1,且患者的性别分布并无明显差异,但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
黄医师指出,淋巴癌的初期并无特殊症状,很容易与一些普通疾病混淆。当患者出现疑似症状时,可以先到家的医学科就诊。如果排除了其他可能的病因,医师会考虑可能是淋巴癌,然后转至血液肿瘤科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这六大警示信号包括:
“烧”:莫名其妙的发烧,常常在晚上的6点至10点之间发生,并且以一种规律的形态持续,每隔1、2天就会发烧。
“肿”:无缘无故的淋巴结肿大,尽管全身的淋巴都可能产生,但脖子和皮肤上的肿块最容易被发现。
“痒”:皮肤莫名地瘙痒,感觉像是从内部开始发痒。
“汗”:在没有运动的情况下突然冒冷汗,有些患者甚至会在醒来时,没有受到惊吓的情况下,出汗湿透衣服。
“咳”:持续咳嗽超过两周以上。
“瘦”:在没有减肥的情况下,半年内体重莫名其妙地骤减10%。
黄圣懿医师表示,目前已有标靶药物可用于治疗淋巴癌。但这种药物只针对带有特定标靶CD20的患者。临床统计显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有8成属于B细胞,其中又有6成的患者带有这一特定标靶,才适合使用这种标靶药物,其5年存活率可达50%。
对于国内绝大多数淋巴癌患者而言,淋巴癌的恶性程度其实并不像其他癌症那样严重,甚至几乎可以治愈。癌症希望基金会今年发行了“认识淋巴癌”卫教书签套卡,鼓励民众实现早期发现、全程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迈向治愈之路。
警告:《烧、肿、痒、汗、咳、瘦 淋巴癌6警讯》由网友『诠释 一 种信仰 。』提交至本站。若您认为此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进行处理。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