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健保免疫治疗最后名额 医:检体量是关键!
癌症免疫治疗健保政策实施已逾五个月,原本预估的800个名额因患者反应不一而不断扩充。根据健保署的统计,目前仍有60多个名额等待申请。在这场与生命的赛跑中,如何抓住机会成为关键?专长肺癌治疗的医师指出,“检体量多寡”是决胜因素!
免疫治疗,真的需要全方位检测吗?
随着免疫治疗的崛起,许多晚期癌症患者视其为生命的曙光。国内健保署自四月开始将其纳入健保给付范围,针对肺癌、肝癌和胃癌等八种晚期癌症设立名额限制。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肺癌患者如何提高自己的申请成功率呢?
三军总医院胸腔内科主治医师简志峰明确表示,国内适用于晚期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药物共有三种。其中仅有一种药物需检测生物标记PD-L1的表现量,其余两种即使PD-L1表现量低或无表现量,仍有可能产生疗效。这意味着,无论PD-L1表现量如何,只要患者愿意尝试免疫治疗,都有一线生机。
申请健保免疫治疗,检体量影响重大!
现行的健保政策针对三种免疫治疗药物与不同的抗体检测方式绑定,将生物标记PD-L1表现量超过50%作为申请的重要参考依据。在这里,如果可以进行两种以上的抗体检测,获得申请和审核通过的机会可能会更大。
“检体不足”成为多数晚期肺癌患者面临的难题。为了评估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率,病理医师通常会利用初次诊断时的剩余检体进行PD-L1检测。但在保存过程中,检体往往会部分损耗,导致无法完成三种免疫药物的全面抗体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高表现,患者便有机会获得免疫药物的健保给付;反之,则可能失去机会。
对此,简志峰医师强调,为了避免因检体不足而错失机会,患者应在初次诊断或复发时与医师充分沟通,尽可能采集更多的组织检体,以便进行肺癌切片、基因变异以及免疫治疗药物抗体等多项检测。已有研究表明,某些免疫治疗药物能使晚期肺癌患者的存活时间增加逾2倍,整体存活超过一年半。
为了晚期肺癌患者的希望,医师呼吁健保松绑用药规范。针对健保免疫用药绑定特定抗体检测的情况,简志峰医师表示,期待未来健保能参考美国的相关研究,以一种抗体检测作为多种免疫治疗药物的给付条件,避免患者因检体不足而无法完成检测,从而失去治疗的机会。
由网友『你我同渡余生』,内容仅供参考。对于文中涉及的检体采集、治疗策略等医疗问题,请读者与医师深入沟通,以专业建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