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肉芽肿性乳腺炎 莫与乳腺癌混淆

生活知识 2025-04-19 20:36生活知识www.zhongliuw.cn

不少生育过的女性都知道,哺乳期乳汁淤积可能会导致乳腺炎。临床上发现,非哺乳期的女性也可能遭遇这一困扰。专家指出,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正逐渐上升,这是一种常见于非哺乳期的乳腺炎症,由于其症状易与乳腺癌等疾病混淆,常常导致误诊。这种病症的反复发作,甚至可能导致部分患者不得不切除乳房,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

想象一下张女士的经历:几个月前,她发现自己的左乳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肿块,不久之后,乳房皮肤出现了大面积破溃。在多个医院的诊断都指向了晚期乳腺癌,这个消息几乎让她陷入绝望。在进行穿刺活检后,结果却显示为慢性炎症。随后的抗生素治疗并没有控制住肿块的扩大,反而让情况更加严重。

就在张女士感到无助时,她被转诊到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科。王颀教授重新为她进行了左乳肿块粗针穿刺活检,并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最终,她被确诊为左乳肉芽肿性乳腺炎。在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及降低泌乳素等相关治疗后,张女士的病情出现了明显的改善。两个月后,乳房破溃的皮肤完全闭合,肿块也消失了。

王颀教授提醒广大女性,非哺乳期也有可能患上乳腺炎,尤其是肉芽肿性乳腺炎。这种病症的临床表现与乳腺癌等疾病相似,因此很容易被混淆。在治疗前,一定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微生物学和病理组织学等多学科进行综合分析。穿刺活检是诊断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主要方式和依据,也是鉴别炎性乳腺癌的重要方法。

那么,哪些女性应该高度警惕肉芽肿性乳腺炎呢?王教授指出,乳房出现肿块、尤其是伴红肿、脓肿伴溃疡表现的非哺乳期女性;具备白细胞升高、血沉快以及影像检查提示有病灶的女性;活检提示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特征性改变,并且排除了乳腺结核、以及乳腺导管周围炎的女性都应该特别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医生会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的分类治疗。对于某些患者,药物治疗可能是一个选择。例如,甲基泼尼松等激素类药物,在两周的治疗后如果效果显着,可以继续使用。

了解肉芽肿性乳腺炎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尤其是对于非哺乳期的女性来说。及早发现、准确诊断和治疗是关健,希望每位女性都能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及时预防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针对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某些对激素治疗不敏感的患者,及早停用激素并尝试免疫抑制剂疗法是明智之举。当面临鉴别困难、病变广泛或伴随棒状杆菌感染导致的难治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时,抗生素治疗或许是患者的福音。在药物治疗取得理想效果后,手术治疗仍是推荐的选择,旨在切除核心病灶并降低复发率。

王欣专家指出,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治疗,等待病灶缩小并稳定至适当大小,方可考虑手术切除治疗。对于那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无法耐受药物副作用的难治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手术治疗需精细操作,逐个切除孤立病灶,并刮除与之相连的表面皮损,以彻底治疗。

而对于如何预防术后复发,王颀专家提出了一些建议。患者需遵医嘱,尤其是术后第一年,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通过详细的查体和影像学检查来及早发现任何不良迹象,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日常饮食方面,患者应避免食用具有催乳作用以及辛辣油腻等易“上火”的食品,这些都是降低复发风险的重要措施。

新闻阅读时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作为患者,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特点和适应症,与医生充分沟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也是预防复发的关键。希望广大患者能够积极面对,与医生共同努力,战胜这一疾病。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