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无能的原因是什么?为何会扶不起&rd

生活知识 2025-04-18 12:02生活知识www.zhongliuw.cn

在历史上,帝王如要留下伟大的功绩,就必须重视继承人的教育和培养。否则,所有的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以蜀汉的亡国之君刘禅为例,他的无能并非仅因个人原因。

有一句话叫做“扶不起的阿斗”,形容一个人怯懦、无主见、无骨气、无作为,像一滩烂泥,无法扶持。刘禅作为蜀汉政权的第二代,在位四十一年,他的无能表现使得人们对他贬低、讽刺,将他作为反面典型。为什么刘禅能够成为一个“扶不起”的“标本”呢?

刘禅继承父亲的基业登上皇位,他的父亲刘备是一位始终不放弃、屡败屡战的英雄。刘备在夹缝中求生存,一直寻找属于自己的成功。他真正的起点是在荆州,在那儿建立了蜀汉政权。可以说,刘备是在自强不息中走向成功的,而刘禅却没有继承父亲的优点。

刘备的遗嘱也给刘禅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他的托孤遗嘱中有一句话,无论怎么解读,都让人觉得刘备对这个儿子不太放心。这也给刘禅带来了心理压力,认为自己是一个扶不起的主儿。而且,在刘禅当皇帝时册封他为太子时,也没有得到父亲的夸奖。

刘禅当皇帝时只有十七岁,之前并没有独立做事的经历,大权都掌握在诸葛亮手中。刘备临死前,专门给刘禅一封诏书,要他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诸葛亮。刘禅上台后,政务大多由诸葛亮处理,他只在负责国家祭奠等事务。当皇帝初期,许多决策都是出自诸葛亮,如和吴国建立友好关系、平定南方诸郡叛乱等。这一切都证明了刘禅的无能。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刘禅还葬送了诸葛亮北伐的大好局面。诸葛亮在北伐取得最大胜利时,刘禅却让他班师回朝。这次事件被认为是蜀汉政权失去了最好的统一全国的机会,也进一步证明了刘禅是个扶不起的主儿。实际上,诸葛亮的对手是强大的曹魏政权,统一全国并非易事。

公元263年夏天,魏国调集大军进攻蜀国,开始了统一全国的大决战。面对强大的敌人,刘禅最终投降。这次战役的结果证明了刘禅的无能和蜀汉政权的衰落。刘禅没有继承父亲的优点和才能,也没有展现出作为一个合格君主应有的能力和魄力。他的无能表现使得蜀汉政权最终走向了衰败。寒冬凛冽,邓艾将军攻破绵竹后,魏国铁骑长驱直入,势如破竹。蜀汉后主刘禅在众臣的劝说下,明智地选择了投降魏国。他的家族随之被迁往洛阳,刘禅被封为安乐县公。彼时,魏国皇权已被司马家族掌握,成为名义上的元首。司马昭大权在握后,宴请刘禅并安排了蜀中的歌舞助兴。那些曾经为蜀汉辉煌的旧臣们看到此景,不禁悲从中来。唯独刘禅无动于衷,仿佛一切如常。司马昭对此深感不解,甚至轻蔑地说:“如此看来,一个人若是像刘禅这般浑浑噩噩,恐怕就算是诸葛亮在世也难以长久保全他,何况是如今的他呢?”贾充附和道:“若不是如此,殿下又怎能如此轻易地吞并他呢?”此言一出,或许是最早对刘禅无力扶持的评价。

不久之后,司马昭好奇地问刘禅:“你是否怀念故乡蜀地?”刘禅随口答道:“在此地我过得很好,不想念蜀地。”这便是“此间乐,不思蜀”的出处。这种冷漠无情的回答,令许多人心生不满。蜀国旧臣正听闻此事,特地求见刘禅,建议他在司马昭再次询问时,应以悲伤的口吻表达思念之情。当司马昭再次问及此事时,刘禅按照正所言回答,司马昭则笑着说:“这番话听起来像是正教你的吧!”刘禅惊讶地看着司马昭说:“正是如此。”

如果之前的表现尚能让人认为刘禅是无能而非不值得扶持的主子,那么这次的回答则彻底表明他根本就是一个不值得扶持的主儿。在封建时代,帝王与常人的区别在于他拥有的“基业”,这份祖传或自己拼搏得来的基业对于亡国之君的刘禅而言已是奢侈之谈。但作为常人,他连基本的孝道都不讲,连起码的祭奠父母的仪式都省略,这简直连一个平民百姓都不如。在三国这种英雄辈出的年代,像刘禅这样的表现早已注定他的命运只能是“安乐”而死。谁还敢指望他成为一代霸主呢?诸葛亮的英名虽得以流传,但汉室的江山并未因此延续。而刘禅这个扶不起的主儿,自然需要承担这一切的责任。

实际上,刘禅的生平展现了一种深刻的悲哀:即使拥有智者的辅佐也难以掩盖其自身的缺陷。他的表现不仅令蜀汉的忠臣寒心,更让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个扶不起、不值得扶持的主儿的形象。这种形象不仅定格在他的个人命运上,更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蜀汉乃至整个三国时代的命运多舛和英雄末路的悲哀。

上一篇:杨奉也曾挟天子,为何后来没有成功呢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