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答转基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
关于转基因技术的争论从未停歇,公众对于其在我国的发展以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持有诸多疑问。专家学者的解答为我们揭示了转基因技术的真实面貌。
转基因技术,仿佛医学领域的曙光,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公众对于转基因的初步关注源于农业部发放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安全证书。李宁院士告诉我们,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远不止于农业领域。
医学转基因技术是转基因技术的第一个浪潮,其中的成果大家耳熟能详,如胰岛素等医药用途蛋白,它们经过长时间的临床检验,被证明具有安全性好、环保且价格实惠等特点。除此之外,包括乙肝疫苗、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等在内的其他药用蛋白,都在医学上造福人类。李宁院士还提到,转基因技术在医学领域还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如解决异种器官移植的排异问题,为那些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希望。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第二个浪潮在农业领域的兴起,转基因作物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尽管关于转基因食品有害的传闻不断,但我们要明白,安全是相对的。正如寇建平所说,有些传统食品也被认为安全,但仍然可能存在风险。转基因产品作为技术发展的新成果,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评估和理解。
美国和欧洲等地的转基因农产品应用广泛,并没有因为某些传言而停止。实际上,大部分种植的玉米、棉花和大豆都是转基因品种,并且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寇建平强调,即便是管理最严格的欧洲和日本,也没有明令禁止转基因食品。
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另一个疑虑是基因是否会残留在体内。李宁院士明确表示,基因不会在人体内残留。所有的基因在进入人的消化系统后都会被分解为生物界通用的核苷酸,然后被人体的细胞吸收利用。即使是最传统的食品,也包含了成千上万的基因,但从未有证据表明这些食物中的基因会改变人的基因或遗传给后代。
几千年的实践告诉我们,食物中的DNA会在高温条件下被降解,无法携带任何完整的遗传信息。即使极少数的DNA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也会被人体的防御系统灵敏地识别和驱逐。
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不被谣言所迷惑。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生因转基因食品或动物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或环境问题。我们需要信任科学、信任专家,共同迎接转基因技术带来的新时代。转基因技术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医学和农业,还延伸至环境保护和能源生产。例如,借助转基因技术,我们能够实现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甚至利用转基因生物发酵酒精以产生能源。这一技术的潜力令人瞩目。
关于转基因的安全问题,人们往往因为不了解而产生恐惧。正如李宁所说,转基因的安全问题本质上是科学应用的风险。每一项科研成果都伴随着潜在的安全风险,这就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技术手段进行评价和防范。我国的转基因安全评价制度正是依据国际通用的方法和原则建立的,并且实际上比许多普通食品的安全评价更为严格。这一制度详细规定了评价对象、安全等级、评价阶段以及评价方式。任何一项转基因产品,都要经过五个评价阶段的严格审查,包括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以及安全证书颁发。
在转基因产品的管理上,世界各地的模式各不相同。以美国为例,他们采取的是由农业部、环保署及食品药品监督局分别监管的制度。欧盟国家则倾向于通过专门立法来管理转基因技术。在我国,我们采用全程评审的方式,由农业部进行审批,实行属地监管。李宁指出,虽然我国尚未设立专职部门负责转基因产品的管理,但农业部下属机构正在兼任这一职责。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反对转基因的声音并不少见,但大众对此已习以为常。李宁认为,公众最终会根据或社会权威部门的态度来看待转基因问题。近年来,我国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公众对权威的信任度有所下降。为了加强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信任,我们需要普及科学知识,树立权威声音。建立专职的评价、检查、管理队伍是我国转基因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减少人们对科学应用的恐惧,促进科技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