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投资公立医院 企业家豪言“买500家医院
随着医疗市场的不断拓展和发展,各类资本加速进入医疗机构,其中“买医院”成为热议的话题。近期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上,上海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金春林透露,国家卫计委正在研究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模式,预示着接下来将有更多实质性的政策出台。这不仅反映了国家对于医疗领域的重视,也表明了社会资本办医的时代已经来临。
在此背景下,各类资本纷纷涉足医疗行业,其中不仅包括药企、医疗器械企业,还有实业和金融业从业者。他们纷纷收购医院,布局下游产业链。复兴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更是提出了收购500家医院的宏大目标。
而在大量收购民营医院的资本的触角也伸向了公立医院。例如,康美药业与梅河口市人民签订战略合作框架意向书,计划整体收购当地的妇幼保健院、友谊医院和中医院。这不仅反映了社会资本对公立医院的关注,也表明了公立医院在整个健康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表示,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占医院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床位总数的九成左右。由于公立医院的重要地位,它们势必成为社会资本关注的焦点。参与公立医院改制与并购也是基于承接大型医院的医疗项目和体系,如高州市人民医院的心胸外科项目。这样的并购不仅可以为华润等企业提供专科和连锁发展的机会,还可以利用公立医院沉淀的当地,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为未来业务发展打下基础。
公立医院改制与并购并非易事。刘明在华润集团负责并购高州市人民医院项目时,遇到了各种挑战和雷区。他强调必须确保并购方案的长期稳定性,避免引发利益相关方的矛盾。尽管最终并购失败,但刘明仍然认为未来五年是公立医院改制与并购的窗口期,政策法规的细化和倾斜、配套资源的复制以及金融市场的创新都为公立医院改制提供了新的机遇。
金春林表示,引进社会办医可以提升效率和服务态度,减轻负担,增加服务供给。但要真正做好社会办医,需要为公立和民营机构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公立医疗机构需要实行“计划生育”,明确规模、数量和办医方向,让出有效的空间给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医保政策、价格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各方面都需要突破,以解决民营医疗机构的人才缺乏问题。
随着政策的鼓励和社会资本的不断进入,医疗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公立医院的改制与并购、社会办医的兴起都将为医疗行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为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曾经的沭阳县人民医院,在改制前状况堪忧,然而如今它却在全国县级医院的排名中跃居第五。这一翻天覆地的改变,是宿迁市医疗体系改革带来的显著成果之一。宿迁市的改革,不仅让医疗机构的数量从八个增加到二十多个,更让群众外就医的需求大大降低。
回溯到2000年,宿迁市人民发布了《关于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卫生事业的意见》,这一决策揭开了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化改制的序幕。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宿迁市坚定推进医改,到2004年,全市134家公立医院中已有133家完成了民营化改制。在此过程中,逐步淡出直接办医,转而承担监管职责。
宿迁市医改的显著特点便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疗事业,积极推进公立医疗机构的产权改革。正如程崇高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所言,因为社会需求仍在增长,宿迁的医改步伐并未停歇。目前,宿迁正在筹建一家高等级医院,未来这家医院将按照新的理事会制度,由江苏省人民医院直接管理。
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仅提升了宿迁市医疗服务的水平,更激发了医疗市场的活力。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政策的进一步优惠,宿迁市的医疗事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对于广大市民来说,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将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日报胥会云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