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家科:立志成才做最好的“火焰蓝”
紧急时刻,英勇消防员汪家科的无私奉献
紧急!火场传来呼喊声:“队长,空气呼吸器没气了!”他迅速回应:“里面还有人,快送新空气呼吸器来!”这是发生在湖北省京山市新天地小区的一场火灾。一名英勇的消防员,怀抱救出的群众,焦急地等待新的空气呼吸器。他就是汪家科,一名平凡而伟大的消防员。
那一天,2017年10月14日,新天地小区6号楼被火焰吞噬。汪家科多次冲进火场,最终从火海中救出了六名群众。当他从火场走出时,脸上满是烟熏的痕迹,但他的眼神坚定而有力。
汪家科,这位湖北省消防救援总队荆门支队京山大队永兴大道消防救援站的副站长,已经荣誉等身。他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湖北省优秀装备技师”、“荆门市道德模范”等。他的勇敢和无私,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
这位英勇的消防员并非一帆风顺。17岁那年,他告别了母亲,加入了消防队伍。刚开始,他面临了巨大的挑战。身体素质差,让他在训练中屡次拿倒数第一。但汪家科没有放弃,他下定决心要证明自己。
他开始了艰苦的训练,每天利用休息时间加练。从开始的10多个单杠、30多个俯卧撑,到后来的单杠53个、俯卧撑100个。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年终考核时,他全票通过,被评为“优秀士兵”。
汪家科并没有止步于此。他知道自己的文化底子薄,为了迅速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他每天训练结束后,都会读书学习。他坚持努力,以总队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士官学校。
在军校期间,他依然坚持努力,每晚12点以后睡觉,凌晨5点起床,挤出时间用于学习。他的努力终于换来了2015年9月以总队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保送到昆明指挥学校学习消防指挥的机会。
汪家科的时间不属于他自己,他时刻准备救灾解难、保护人民。他曾连续参加多起重大事故救援,如乡宁滑坡事故和响水大爆炸事故。他说:“人民群众的安全,就是我最闪亮的勋章。”
除了救援工作,汪家科还积极参与扶贫助困活动。他的善举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他曾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自湖北京山的一通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告诉他:“消防员哥哥,我考上重点高中了!”这是对汪家科无私奉献的最好肯定。
这位英勇的消防员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愿意为他人挺身而出,他们的存在就是我们最闪亮的希望。汪家科:一个通信工程师的扶贫与抗疫之路
汪家科,这个名字背后是一个投身于扶贫与抗疫工作的通信工程师的故事。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
郭晴(化名),一个农村留守儿童,是汪家科的扶贫帮扶对象之一。她的家庭困境令人揪心,父亲早逝,母亲身患精神疾病。汪家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每个星期都会带着日常生活所需的油米菜肉来到郭晴家里,为他们做饭、做家务。在休息的时候,他还帮助郭晴辅导学习。在汪家科的帮助下,郭晴逐渐变得自信开朗,学习成绩也显著提高。
“有更多的能力,就要做更多的事。”汪家科始终秉持这样的信念。从农村走出来后,他积极投身扶贫助困工作,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
2017年,汪家科利用身边的资源,帮助3名贫困户实现再就业。同年,他了解到湖北省京山市孙桥镇八里坪村的桥米种植问题后,便四处咨询、聘请专家,帮助村民们实现技术改良,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不仅如此,汪家科还将关注点延伸到了农村的消防安全。2018年,他多次到八里坪村开展“消防建设进农村”活动,通过建立微型消防站、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免费安装消防器械等方式,成功将八里坪村打造为“平安村庄”,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创造了稳定的消防环境。
2020年春节,正在休假的汪家科接到疫情严重的回岗通知后,立即中断休假,从江西老家返回北京。回到单位后,他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保障疫情防控通信畅通。在长达3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坚守岗位,对设备巡检维护,确保每一次会议、通话都能顺利进行。这条通信线,关乎无数的生命安全,汪家科称之为“生命线”,他丝毫不敢懈怠。
疫情得到控制后,汪家科瘦了许多,但精神依旧抖擞。稍作休整,他又坚定地投入到新的通信保障工作中。他的事迹,展现了一个通信工程师的责任与担当,也展现了一个普通人的善良与勇敢。(熊治高 关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