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医患关系要减少医院与病人争利现象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不时发生的伤医事件让人们忧心忡忡。在此背景下,专家们纷纷指出,解决之道在于消除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创造一个和谐的医疗环境。破除以药养医的制度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拳之举。
北京友谊医院理事长刘建近日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公立医院改革面临巨大挑战,负担沉重,独木难支。他强调,要缓解医疗资源供需紧张的状况,必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办医,共同分担医疗压力。
刘建表示,公立医院改革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套。他提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各地可大胆尝试不同的改革方案,共同破解医改难题。
对于社会资本办医的问题,刘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他表示,社会资本有很高的积极性,愿意参与到办医的过程中来。目前有利于社会资本办医的市场环境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从资本的进入到医院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对于当前人民群众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刘建认为,这与社会资本办医环境欠佳有关。他强调,既要减轻压力,又要为社会资本办医创造有利的良性运行环境,包括物价、资本回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增加医疗资源总量,缓解供需紧张的状况。
刘建还指出,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关键在于切断医生与利益之间的联系。他提到,友谊医院取消以药养医两年多来,医生与药品之间的利益关系被切断,医生才能真正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合理用药物。但这只是解决的一部分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切断药品运行过程中的其他利益关系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看病贵问题。
医改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需要、社会资本和医疗机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深入改革,创造一个和谐的医疗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看病贵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各方应该携手共进,为建立更加完善的医疗体系而努力。重塑就医秩序:缓解大医院的“两面夹击”困境
如今,我们的大医院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两面夹击”。一方面,大量慢性病和常见病患者涌向这些医院,使得医生们在繁忙的日程中疲于应对;另一方面,他们还需承担解决急难危重问题的重任。这种局面导致了医疗资源的紧张与不合理使用,医务人员的压力倍增,诊治环境也遭受影响。
刘建,一位深谙医疗体制痛点的专家,认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初衷应是方便患者看病。而为了实现这一初衷,我们必须逐步建立一个理性的就诊秩序。在这个过程中,医疗市场的合理布局至关重要。城市大医院应专注于解决急难危重问题,而县医院和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则应主要承担常见病和慢性病的诊治任务。这些基层医院贴近民众,具有极好的群众可及性,能够有效地分流部分病人,从而改善大医院的医疗服务环境。
医改并非简单的医疗问题,它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的复杂系统工程。要想成功推进医改,必须实现多方联动。这包括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医保政策、人力资源、市场定价等各方面的综合联动。任何微小的政策调整都可能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如果只依靠医疗卫生系统内部的环境和资源,可能无法有效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全面考虑,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联动,确保医改的顺利推进。
在这一系统工程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医方需要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药方需要确保药品的供应与质量安全,医保方则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以保障患者的权益。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定价的公正公平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我们有望逐步缓解大医院的“两面夹击”困境,为病人创造一个更加和谐、高效、优质的医疗环境。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医疗事业的明天注入更多的活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