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68.3%受访者表示不信任社区医院
一项的调查数据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尽管正在积极推进医疗改革,增加县级公立医院试点数量并健全分级诊疗体系,但仅有27.6%的受访者在看病时选择去社区、乡镇等基层医院。更令人瞩目的是,高达68.3%的受访者表示不信任他们所在社区的医疗机构水平。
在当下,尽管大城市的大医院常常人满为患,但仍有41.7%的受访者将其作为首选。人们在选择医疗机构时,最看重的因素是医生的水平高,占比高达67.8%。医疗设施、医药价格、距离近等因素也影响着人们的选择。社区医院在这些方面似乎并不占优势。
公众为何对社区医院持怀疑态度?调查中,医生水平不高成为最主要的原因,占比高达65.5%。医疗资源少、医药费贵等问题也让社区医院在患者心中留下了不良印象。实际上,很多社区医院的医生也面临着困境。他们的工作繁重,不仅要提供社区医疗保障,还要开展多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但工资却相对较低,进修和在职培训的机会也稀缺。
湖北省荆州市的卢海兰女士的经历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她曾在社区医院遭遇过问诊不仔细、过度开药的问题。到了市医院检查,才发现自己只是得了普通的肠胃炎。这样的经历让人们对社区医院的信任度大打折扣。与此北京市朝阳区的李东也认为,在同样的价格水平下,人们当然会选择信誉有保证的大医院。毕竟,身体健康是无价的,没有人愿意冒险。
社区医院遭遇的困境并非只是个别现象。浙江省人民医院的超声科医生叶瑞忠表示,社区医院的不信任导致了大量患者涌向大医院,这直接加剧了医患矛盾,增加了大医院的医疗资源压力。一方面,一线医生工作压力加大;另一方面,患者就诊时间延长,服务质量下降。这种情况为医患纠纷和医闹医暴的产生留下了隐患。
提高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是重建患者信任的关键。应加大对社区医院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分级诊疗的目标,缓解大医院的压力,让患者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社区医院的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挑战
魏晴对于社区医院的待遇问题提出了质疑:“待遇这么差,又不是很有面子的工作,怎么吸引优秀医生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的问题。杨帆在辽宁大连开设的个体诊所,是他对医疗体系现状的一种回应。他感受到社区医院医生流动性大,管理标准不统一,新生力量不足,而且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尽管社区医院面临诸多挑战,但在某些方面,大医院也并非尽善尽美。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44.8%的受访者表示大医院的诊疗体验更差。谢林老人就是一个例子。他提到在大医院看病需要长时间排队,而且医生问诊时间有限,这让他觉得大医院的体验并不如社区医院。他也承认社区医院存在缺医少药的问题。叶瑞忠也提到了社区医院存在的过度治疗、药品回扣等问题,这更加剧了公众对社区医院的担忧。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社区医院仍有发展的潜力。调查中,有60.6%的受访者希望能鼓励优秀的医生到社区医院工作。周子君教授认为,应该放开对医生自由执业的限制,让有资质的医生进入社区开办私人诊所。他也建议医院应该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市场的导向提供服务,满足社会的不同层次需求。目前公立医院受到的诸多限制,难以完全满足患者的真实需求。对此,张文昌院长表示,要鼓励更多医学生选择社区医院,需要完善相应的机制,并为年轻医生创造适合的成长条件。
为了改善社区医院的状况,魏晴建议配备内外妇儿科医生,加强和上级医院的联动,为社区医生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她认为国外的家庭医生模式是我国基层医疗发展的方向。杨帆也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认为个体诊所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都属于老百姓家门口的就诊场所,国家在对待两者的优惠政策上应尽量公平。同时他也指出开办诊所的手续过于复杂,应简化流程并一视同仁地对待不同的医疗机构。社区医院的发展需要、医生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有通过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推动社区医院的发展,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并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