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廊医生称只想纯粹从医 过度医疗“与小偷没区
兰越峰医生的故事及其与医院间的纷争
四川绵阳市人民医院的走廊上,女医生兰越峰的身影已悄然在此落座达22个月之久。她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个人经历,更是对医院“过度医疗”现象的反思。本版图片,为我们揭示了她背后的故事。
兰越峰医生,曾是医院功能科(现超声科)的主任,却因多次反映科室奖金分配等问题与领导产生冲突。这背后隐藏的是对医疗的坚守和对病患的关心。她在医院的经历可谓“三起三落”,历经停职反省、职务被架空、甚至被免去职务等风波。尽管医院院长因涉事违纪正在接受调查,但兰越峰所反映的“过度医疗”问题却仍未得到明确的解决。
她的经历究竟如何?在2003年,兰越峰因对科室奖金分配等问题提出异议,首次与医院发生冲突,后被停职反省。一年后,事件看似平息,实则暗流涌动。到了2010年,超声科的分科,使她的职务名存实亡。医院给出的分科原因众说纷纭,但兰越峰坚信,这是为了架空她对超声科的管理。尽管后来两室重新合并,但她的科主任职务已被取代。之后,兰越峰被任命为医技办主任,但一周后,医院宣布取消其聘任,她第三次被免职。之后的故事更为曲折,因为拒绝超声科医生工作待岗学习,兰越峰开始了长达22个月的走廊“上班”。
兰越峰的焦点在于她坚持反对的“过度医疗”。在2009年的一次事件中,她反对为下肢静脉曲张病人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的事例被反复提及。兰越峰认为这是一种过度医疗的行为,而院方则认为这符合医疗规范。事实上,针对兰越峰反映的问题,当地相关部门已多次进行调查,但结果并未让她满意。她认为调查并未真实核查情况,因此她继续向各方反映问题。
如今,兰越峰医生已历经无数波折,身心疲惫。但她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希望能为病人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她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医生的坚持和无奈,也让我们对医疗行业的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她的遭遇让我们不禁要问:医疗的初衷是什么?是为了病人的健康,还是为了利益?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绵阳市涪城区新闻办本月18日发布了情况通报,针对近期关于绵阳市人民医院的一系列争议,进行了深入调查。据调查结果显示,医院并不存在所谓的“医疗乱象”,医疗收入的增长与“过度医疗”问题并没有直接关联。之前媒体报道中提到兰越峰因举报和抵制“过度医疗”现象受到不公正处分的情况,并未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医院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科学规范性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已经责令医院立即进行整改。
此前围绕兰越峰的争议不断,究竟他是反腐英雄还是性格偏执,这一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绵阳市纪检监察、检察机关对绵阳市人民医院院长王彦铭展开调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兰越峰对于这一消息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这场她独自坚持的战斗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多年来,兰越峰不断反映问题,家中积累的各类资料摞起来几乎有半人高。她曾经不会想到,自己会被卷入这样的风波之中。一些媒体曾经报道的关于兰越峰的案例,例如向临床医生建议没有必要为53岁患者做手术等,被一些人视为“越俎代庖”。她反映一天接收多例卵巢囊肿患者的情况,也被视为“夸大其词”。兰越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我不断要求彻查,但调查的对象却是我,不断地质疑我、抹黑我。”她质问记者:“我只想做一个纯粹的医生,难道也有错么?”
在与兰越峰有密切接触的人中,很多人对她的评价是“实际业务能力不错,但性格偏执”。超声科年纪最大的李医生表示,兰越峰过去常常因为个人利益和医院领导产生矛盾,甚至冲击会场和医院会议。医院退休员工肖女士也向记者列举了兰越峰多次和同事发生冲突的案例。也有一些人认为她的出发点是好的,不愿意让病人多受苦、多费钱。因为看不惯一些事情就遭到孤立,是不正常的。
这场争议不仅仅是对一个医院的审视,更是对医疗体系、人性善恶的一次深刻。兰越峰的经历引发了人们对医疗行业的反思,对正义和公平的渴望。希望这场风波最终能够带来真正的改变,让医疗行业更加健康、公正、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