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七成医生曾连续工作36小时 健康状况堪忧
我国医生的健康状况令人忧虑:透支与健康呼吁并存
在我国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医务工作者的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近日,在广东省络病专业委员会的学术年会上,“关爱医师健康”项目正式启动,引起了各界对医生身心健康的关注。
回顾过去几十年,我国人口死亡率从1952年的17%下降到2011年的7.14%,平均寿命也有所增长,从1990年的68.55岁上升到2010年的74.83岁。在这一背景下,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却让人忧心。据调查,高达66.5%的医务人员处于亚健康状态,更有83%的人称同事中有患癌症的情况。
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不规律的作息与饮食,以及巨大的精神压力,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医生的身心健康。数据显示,77.8%的医生每天工作8至12个小时,其中16.4%的人甚至每天连续工作超过12小时。高达67%的医生表示自己曾连续工作36小时,生活无规律成为常态。更令人震惊的是,97.49%的医生每晚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近九成的医生在工作中面临憋尿的情况。心血管疾病风险在医生群体中尤为突出,我国男医生的相关风险是同龄健康人群的4倍。高强度的工作和医患关系的压力导致医生行业的“职业倦怠”问题开始显现,许多医生甚至考虑离开医疗行业。
在此背景下,“关爱医师健康”专项基金应运而生。该基金计划每年投入1000万元,连续三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送关怀、送感情、送知识的“三送”活动。这不仅包括对长年辛勤工作、积劳成疾或在执业过程中遭遇意外的医生提供援助和疗养服务,还将为患有慢性疾病或亚健康的医师提供健康援助,并对家庭困难的医生给予现金资助。
医学专家们呼吁社会各界应更多地关注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正如会上所言:“我国医疗资源相对有限,每一名医生都是社会的财富。”关爱医生的健康不仅是对医疗行业的投资,更是对全社会健康的保障。在追求健康中国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忽视那些默默为我们付出的医务工作者们的健康与幸福。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医生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多的关怀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