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高胆固醇为冠心病“元凶”
冠心病背后的隐形杀手:高胆固醇的真相与防治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无声的杀手高胆固醇。令人震惊的是,网络调查显示,近九成的我国居民对每日胆固醇的适宜摄入量一无所知。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高胆固醇的真相,防治之道。
介绍冠心病背后的元凶:高胆固醇
心血管疾病与胆固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浆胆固醇每升高1%,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2%。北京居民在特定时间段内血脂胆固醇水平的显著上升,更是导致冠心病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胆固醇的升高无疑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的罪魁祸首。
胆固醇的“好坏”之分
专家指出,人体内的胆固醇并非一概而论。当我们摄入过多富含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时,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会升高。这些胆固醇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其中,高密度胆固醇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而低密度胆固醇则容易附着在血管壁上,过量时会导致动脉硬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常被称为“坏”胆固醇。
日常摄入胆固醇的注意事项
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合理控制胆固醇摄入至关重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摄入的膳食胆固醇不应超过300mg。对于高血脂患者,更应严格限制在200mg以内。在饮食方面,应该少吃蛋黄、肝脏类、油腻类以及海鲜类食物,戒酒,并坚持合理运动。
哪些人需要关注“坏”胆固醇?
了解自身胆固醇水平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胡大一教授建议,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测。对于正常人群,至少每五年应测量一次空腹血脂。而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及其他高危人群,应每3至6个月测量一次血脂。在查胆固醇时,尤其要关注“坏”胆固醇的水平。
高胆固醇是冠心病的隐形杀手,了解并控制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让我们从改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开始,共同抵御高胆固醇的挑战,守护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