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假牙 装上后非一劳永逸
在岁月的洗礼下,73岁的老李面临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挑战。家境不佳的他早年就饱受蛀牙的困扰,每次牙痛难当,只能无奈地选择拔牙。随着时间的推移,牙周病的侵袭使他口中的牙齿所剩无几,仅剩下三四颗残存的牙齿摇摇欲坠。虽然曾安装过活动假牙,但依然无法让他享受硬食物的口感,他只能依赖牛奶泡馒头,或是煮烂的面条和青菜来果腹。每当子女邀请他外出用餐时,他总以无法品尝美食为由婉拒。望着满桌的佳肴,他却只能望洋兴叹。
根据卫生署的调查数据显示,台湾地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全口无牙的比例高达21.5%,也就是说,平均每五个老人中就有一个人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能够吃花生、啃牛排已经是一种奢望,引发了无数老人的羡慕之情。
卫生署前副署长、北市开业牙医师陈时中透露,在门诊中常遇到需要制作全口假牙的患者,其中老年人占据多数,但也不乏因严重牙周病导致全口缺牙的中年人。为了恢复咀嚼功能,减少讲话时的漏风困扰,安装全口假牙成为他们的共同选择。
全口假牙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传统活动性假牙、全口固定性假牙以及活动性假牙搭配人工植牙。传统活动性假牙如同局部假牙,但其底座仅覆盖于上下颚的牙床,稳定性相对较差。而后两者则需要依赖人工植牙,其间的差别在于植牙的颗数。全口固定式的假牙需要植入较多的人工植牙,因此费用也会相对较高。
调查显示,高达六成的老年人在安装了全口假牙后,由于异物感、疼痛、口腔发炎或假牙咬合力差等原因,经常佩戴却不用。制作适合自己的全口假牙需要严谨的流程,从印模到制作、佩戴后的检查,每一步都不容忽视。
台北市开业牙医师黄怡豪详细解释了全口假牙的制作过程。至少需要经过五次约诊,耗时一个月才能完成。第一次约诊时,医生会检查病人的口腔状况,然后制作一个粗略的牙齿模型。随后的约诊中,医生会制作更精密的牙模,并指示病人做一些口内咀嚼动作,以确保未来假牙与软组织的密合度。第三次约诊会制作口内咬合蜡堤,确定假牙的垂直高度。第四次约诊时,假牙会试戴并据此进行修整。最后一次约诊,经过调整后的全口假牙终于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安装了全口假牙并非一劳永逸。由于中老年人口腔状况的变化以及齿槽骨的萎缩,假牙可能会变得不密贴。黄怡豪建议,每半年仍需定期回诊检查,并进行假牙的调整,以确保假牙的正常使用。
对于全口假牙的保养,每餐后都需要刷洗以保持清洁。睡前取下假牙后,应浸在冷水中保存。可以使用清水或假牙专用清洁剂进行清洁。
这篇关于全口假牙的文章由网友‘北方孤独的鬼’,旨在向读者传递有关假牙的知识和信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都需要关注口腔健康,确保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