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习惯改变当心结直肠癌
结肠癌:不容忽视的早期警钟排便习惯的改变
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已经攀升至恶性肿瘤的第三位。以繁华都市上海为例,短短三十年间,结直肠癌患者数量激增五倍之多。更为严峻的是,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入晚期,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要提高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关键在于早期发现。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症状可能暗示着早期结肠癌的风险呢?很多人可能会忽视的一个症状就是排便习惯的改变。
结直肠癌,又称为大肠癌,其典型症状包括便血和腹痛。除了这两种症状外,排便习惯的改变也频繁出现,却往往被人们忽视。所谓的排便习惯改变,指的是排便规律发生了与平日不同的变化,如腹泻、便秘、便频、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这种排便习惯的改变十分常见。上海的报告显示,患者出现便频的情况高达28%~50%;而在广州的数据中,出现腹泻及便频的患者占15%,直肠癌患者中便秘的症状尤为突出,占比高达60%。
在我国,健康人的排便次数通常为每日1~2次,或两日1次,极少数为三日1次。粪便多为成形,或为软便、硬便。偶尔有些变化,但不会长久。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来说,由于肿瘤刺激肠黏膜,导致体液渗出,液体在肠腔内积存过多,刺激肠道蠕动产生腹泻。如果肿瘤伴随炎症、坏死,或者瘤体过大,都可能造成肠道阻塞,延长粪便通过时间,引发便秘。
结肠位于腹部的不同位置表现出的病症也有所不同。位于腹部右半侧的结肠,包括盲肠、升结肠和部分横结肠,这些部位的癌症多表现为腹泻,或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而位于腹部左半侧的结肠,包括部分横结肠、降结肠及乙状结肠,一旦发生肿瘤,多表现为顽固便秘或便意频繁,容易发生慢性进行性肠梗阻。直肠发生肿瘤时,肿瘤表面的溃疡常继发感染,刺激直肠频繁蠕动,导致便频,患者常有排便不尽的感觉。
值得注意的是,排便习惯的改变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药物、致病微生物感染、精神情绪乃至排便环境等,这种变化大多是一过性的。排除了这些因素后,对于那些以前并没有这些症状的人来说,排便习惯的改变就可能是一种警示,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了解结肠癌的早期症状,提高警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战胜结肠癌的关键。若您想进一步了解关于防治结直肠癌的知识,推荐阅读《XXXX》(注:此处应添加具体的书籍名称)。让我们共同守护健康,远离疾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