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寿

健康快乐 2025-04-28 17:42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仁者寿之奥秘

儒家创始人孔孟对于养生的理念源远流长,其核心在于养心。而如何养心?答案便隐藏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也就是要时刻养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提出的“仁者寿”,揭示了仁德与长寿之间的神秘联系。那么,何谓“仁者”?孔子解释说:“仁者,爱人。”也就是说,拥有仁德的人,待人宽厚大度,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正如孔子在《中庸》中所说,“大德必得其寿”,崇高的道德是长寿的重要因素。

我们身边不乏因大德而寿长的老人。尽管岁月已在他们身上留下了痕迹,但他们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这是因为他们心怀仁慈,与世无争,心胸开阔。他们的心底无私,因此心境平和。因为待人宽厚,所以他们没有忌贤妒能的忧虑,心中始终泰然自若。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这种心境之中,就能使心灵得到滋养,这是养心的关键所在。

以邓小平为例,他的一生虽历经三次政治挫折,但依然能够活到九十高龄。这与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品质以及置个人得失于度外的博大胸怀息息相关。他的“三个有利于”理念,体现了对中华、对人民的深厚恩泽。历史上那些不仁不德的暴君,一般都无法长寿。而真正的大德之人,胸怀宽广,高风亮节,具有崇高的追求和高尚志趣。他们爱亲友、爱同志、爱人民,宽以待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自信自爱,不忘众生,这是他们长寿的秘诀之一。

孟子提倡的“不动心”,即排除外界干扰,不受诱惑,保持内心的清静。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金钱、官位等都可能使人心动神驰,但孟子告诉我们,真正的养生之道在于保持内心的宁静。

儒家学派以孔子为宗师,强调修养、道德与长寿之间的关系。《礼记中庸》所云的“大德必得其寿”,将养生与积极的入世精神结合。西汉的董仲舒则以“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为理念,用物质养形体,用精神养心灵。

宋代学者苏东坡曾说:“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市场经济时代,对于那些患有事业病、职业病、嫉妒病的人来说,更需要学会养心修性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不仅有利于事业,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和祛病延年。

“仁者寿”不仅是孔子的理念,也是历代儒家学派的共同追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若能以仁德为准则,宽以待人,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安详,也许就能揭开“仁者寿”的奥秘,实现身心健康和长寿的愿望。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