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从改变全民健保的给付模式开始(上)

健康快乐 2025-04-28 14:46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自一九九五年以来,全民健保制度如一颗明珠,照亮台湾民众的疾病困扰之路,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财务风险分摊机制。这一制度的普及率与医疗服务可及性之高,使得台湾的全民健保成为举世瞩目的民福工程。

全民健保并非无懈可击。其“论量计酬”的设计以及医疗分级制度的缺陷,已经造成了健保财务的困扰和国内医疗体系的瓶颈。而更深层的问题,隐藏在制度的运营模式之中。

我们的全民健保制度,似乎更偏向于在疾病侵袭时,分散风险、投入资源。它较少关注如何让人们保持健康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例如,台湾的洗肾人口比例高居世界之首,每年耗费巨额健保支出。在临床医疗中,肾脏功能可以通过血液肌酸酐值来评估。当肌酸酐值超过正常范围时,意味着肾脏疾病的到来。如果医疗人员能够早期介入,严格控制病人的血糖、血压等危险因子,许多病人或许能免于洗肾的命运。

全民健保的当前模式更倾向于支付高昂的治疗费用,而非鼓励医护人员早期介入疾病管理。这就造成了一种局面:医护人员忙于治疗,而预防疾病的健康促进工作却被忽视。

再看另一个耗费健保支出的慢性病糖尿病。医师在面对血糖偏高的病人时,往往只能告知病人需要注意的事项,而缺乏足够的诱因和资源来严格管理病人的疾病。许多病人在自我健康管理的过程中放弃,最终走向糖尿病的深渊。

健康医疗服务人员的愿望和贡献,是提高国人的身心健康状态。他们拥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资源,可以帮助病人做好健康管理。如果有适当的机制,让医疗人员在疾病初期就投入帮助病人,那将是最理想的状态。

全民健保应该改变其给付模式,从治疗转向预防,从支付医疗费用转向鼓励健康管理。理想的身心健康状态是“健康不生病,生只生小病,小病不变大,大病不致命”。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全民健保需要重新分配资源,将重心放在疾病管理和健康促进上。

作者王明巨医师,作为台大医院竹东分院院长和台大医学院教授,对全民健保制度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他提出的改变全民健保给付模式的观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

要达到“健康不生病,生只生小病,小病不变大”这三个目标,需要具体的方案和实施策略。下一期的“早安健康”将为我们揭晓答案。让我们共同期待,全民健保的改进之路,带给我们更健康的未来。此文章由网友『一亩清风.』投递本站,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