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健康快乐 2025-04-27 04:00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一、背景介绍

贾谊的《过秦论上篇》是描述秦朝兴衰的一篇重要文章,它深刻地分析了秦朝的兴盛和衰落。这段句子描绘了秦朝统一后的重要历史时刻,为了抵御匈奴的侵犯,秦朝派出了大将蒙恬率军北击匈奴,并修建了长城以巩固边防。这一行动为秦朝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句子与注释

中的句子:“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所描绘的是秦朝的重要军事行动。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秦朝派蒙恬到北方修建长城,守卫边防,成功击退匈奴七百余里。在这个句子中,“北”作为方位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在北方;“藩篱”在这里比喻为边疆的屏障,代表边防;而“却”则表示使退却,意味着击退匈奴。

三、历史作用与意义

这一历史事件的作用和意义深远。从军事防御的角度来看,长城有效地遏制了匈奴的南下侵扰,使得胡人不敢南下放牧,士兵也不再敢拉弓抱怨。这无疑为秦朝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从政治象征的角度来看,长城的修建展示了秦朝强大的军事威慑力,同时也体现了贾谊对于治国理念的思考。这也为后文批判秦朝的“不施仁政而亡”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四、争议与

对于这段历史的解读,也存在一些争议和辨析。首先是翻译的准确性问题,部分译法将“藩篱”直译为“篱笆”,这是误读。结合上下文,我们应该理解“藩篱”为“边防屏障”。其次是关于长城功能的争议,这段材料强调的是长城在“抵御匈奴南扰”方面的核心作用,而非促进边疆开发或消除民族矛盾。“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不仅反映了秦朝通过军事工程巩固边防的举措,也揭示了贾谊借古讽今,通过秦之盛衰来治国理念的深层意图。

这段历史是秦朝兴衰的重要节点,对于我们理解秦朝的历史以及贾谊的治国理念具有重要的价值。也提醒我们在解读历史时,需要深入理解历史背景和语境,避免误读和误解。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