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狂吃“多仔丸”欲怀双胞胎不成反绝育
多仔梦碎,女人欲借药物添子却成绝孕之痛
盛夏之际,一则令人扼腕的消息在社交间传开:一位年仅28岁的女子,为了追求双胞胎的梦想,误服所谓的“多仔丸”,结果双胞胎未能如愿,反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折磨,失去了自然受孕的能力。她所服用的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让她腹痛难忍,更让她对未来充满了绝望。
所谓的“多仔丸”,在民间流传着两个版本。一种是指促排卵药物克罗米芬,这是处方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另一种则是香港产的天喜丸,主要通过代购和网络渠道在内地销售。而这场悲剧中的女子所服用的,正是后者。
天喜丸在香港被誉为“多仔丸”,但其在内地的销售却存在诸多争议。小秦是一位在香港大学毕业的武汉女孩,她告诉我们,天喜丸在香港药店并不限购,但货源经常短缺,大部分都被内地游客买走。其价格也从最初的128元一盒飙升到如今的数百元。
天喜丸的成分表显示,其主要成分为温补脾肾的药材,如砂仁、干羌、肉桂等。这些药材在妇科和其他科室常用,用于调理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武汉市中医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刘佳表示,这些药材并无促排卵作用,也不可能增加怀多胎的几率。她同时指出,不排除天喜丸中含有西药促排卵药物的可能。
促排卵药物的使用需谨慎。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靳镭表示,临床使用的促排卵药物如克罗米芬主要针对无排卵或排卵稀发的女性,使用时需要严格监测卵泡的数量和形态。这些药物有可能导致多胎妊娠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副作用。商职医院妇产科主任徐山洪则指出,健康女性一生中排出的成熟卵子数量是有限的,促排卵药物人为地刺激卵巢可能导致卵巢提前“退休”。
服用促排卵药物如同“杀鸡取卵”,可能让女性提前进入更年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徐望明也强调,单胎宝宝的生存质量、身体状况、智力水平整体优于双胞胎和多胞胎。盲目追求多胎往往带来的是更多的困扰和挑战。
这位女子的遭遇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提醒我们追求生育梦想时应当理性对待,遵循自然规律。生育不仅仅是个人的愿望,更是需要谨慎对待的生理过程。在追求生育梦想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生育健康,尊重生命的自然规律。在人类生殖内分泌与生殖遗传的复杂议题时,我们不得不关注一组引人深思的数据。据2010年国际生殖内分泌和生殖遗传研讨会的报告揭示,双胞胎剖宫产率达到了惊人的78.45%,早产现象占比高达47.07%,同时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占到了39.7%。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着母婴健康的诸多挑战。
徐山洪医生指出,多胎妊娠不仅增加了母亲的风险,也增加了胎儿的风险。从母亲的角度看,多胎妊娠会提高胎盘前置、妊娠期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风险。而对于胎儿来说,多胎则增加了流产、早产、低体重和出生缺陷的可能性。更令人担忧的是,怀三胎以上的母亲,早期流产的概率高达50%。
到了孕晚期,多胎妈妈的子宫迅速增大,这时候容易出现呼吸不畅、心慌、下肢浮肿及静脉曲张等压迫症状。分娩时,也可能面临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早剥及产后大出血等严峻挑战。
靳镭医生的回忆为我们揭示了医学界对于多胎妊娠态度的转变。20年前,医学界的思路是尽可能让患者怀上孩子,因此在做试管婴儿时,一次会放入45个胚胎。随着研究发现双胎流产率是单胎的四到五倍,医学界开始转向追求胚胎的存活率。现在,对于35岁以下的母亲,一次只放两个胚胎进行观察;而对于35岁以上的母亲,最多也只放三个胚胎。这种转变反映了医学界对于母婴健康的关注与谨慎态度。
怀孕和生育对每个女人来说都是人生中的大事之一,那种幸福和喜悦是无法言表的。怀孕多胎与否并不是个人能够控制的,这是自然规律的发展。小秦试图通过药物达到多胎怀孕的目的,这不仅违背了自然规律,还可能对自身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在此,我们提醒每位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家庭,母婴健康至关重要。让我们尊重自然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生育问题,共同为新生命的健康与安全努力。我们也推荐关注相关新闻报道,以获取更多关于生殖内分泌与生殖遗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