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专家们的养胃心得
重塑健康:专家们的养胃秘诀
胃病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疾病,特别是对于繁忙的都市人来说,似乎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常态。对于那些经常为他人治疗胃病的消化科专家来说,他们是如何保护自己的胃的呢?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养胃秘诀。
鲁重美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有着丰富的养胃经验。苏打饼干是她的养胃好帮手。虽然这并不是什么高级食品,但它能很好地中和胃酸,是她多年来的得力助手。当她感到饥饿或胃部不适时,吃上一两块,效果立竿见影。鲁教授强调,养胃不仅要靠药物,更要靠饮食。她虽然是个湖南人,但为了胃的健康,已经改掉了天天吃辣的习惯。她每天的饮食都很有规律,特别是早餐,会选择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鲁教授还特别注重保暖,俗话说得好,十个胃病,九个胃寒,养胃要随季节变化增减衣物,尤其在温差大、季节交替时更要警惕。
另一位消化领域的专家李世荣教授,已年过七十,却有着五十多年的养胃经验。他每天的生活都很有规律,吃饭的时间固定,从来不会让自己吃撑。作为北方人,他早上通常吃面食,很顶饱,中午前很少会饿。每顿都只吃七八分饱,让胃充分休息。他避免在饭前饭后吃冷食、做剧烈运动,以免对胃产生刺激。李教授很少参加觥筹交错的应酬场合,他深知酒对胃黏膜的损害之大,因此平时极少喝酒。即使喝,他也会选择低度酒,并且在喝酒前一定会吃点东西。他也尽量避免在餐桌上吃熏制、腌制、烧烤食物的机会,这些食物对胃的伤害极大。
李世荣教授还提到,他曾因心梗差点出现生命危险,现在他不仅要关注心血管病药物的治疗,还要防止这些药物对胃的伤害。这可能是许多中老年人都需要面临的问题。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对胃产生伤害,但并非不可避免。
专家们的养胃秘诀不仅仅是靠药物和饮食,更是靠规律的生活和健康的习惯。他们深知胃的健康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因此会格外注重保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从饮食、作息、保暖等方面入手,保护自己的胃健康。毕竟,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我们拥有健康胃的关键。张声生分享养胃秘诀:从容减压,呵护胃肠健康
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主任的张声生教授,虽年纪轻轻就已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消化重点学科带头人的要职。看似光鲜的背后,却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压力与挑战。张教授分享了他的养胃秘诀,同时也透露了他的减压之道。
许多人误以为医生应当远离胃病,但张声生教授的工作性质使得他常常无法按时吃饭,一出诊就要看五六十个病人,往往错过了饭点。养胃对他来说尤为重要。
张教授推崇植物性食物,如腐竹、豆类、菜花等,认为它们都是养胃的天然药物。尤其推荐给女性朋友的是豆制品,其中的异黄酮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对于老年人,他建议喝一些具有养胃作用的食疗粥,如薏米、山药、莲子熬制的粥,可以保护胃黏膜。对于胃寒的人,干姜、红枣、桂圆等偏温的食物是良好的选择。在夏季,胃热的人可以选择香蕉、西瓜等凉性食物。张教授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尤其在细菌繁殖旺盛的夏季,防止病从口入。
除了饮食,张教授还注重生活习惯的养成。无论工作多忙,他都力争晚上11点前上床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锻炼,这对提高胃的抗病能力大有裨益。他坚持走路上班,并鼓励每个人都挤出时间锻炼,每周至少一两天。
张声生教授表示,在他的门诊中,有将近50%-70%的胃病与工作压力大、情绪不佳有关。他分享了自己的减压秘诀:一是知足常乐,不攀比;二是换位思考,宽容待人;三是工作上学会做减法,合理安排任务与时间表。
张声生教授的养胃秘诀不仅体现了对健康的重视,更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要想拥有健康的胃,不妨学习专家们这些实用的养胃方法。除了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心理调节同样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从容面对生活与工作的压力,也是呵护胃肠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