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遇难之谜
美国“长尾鲨号”的罹难之谜
“长尾鲨号”,美国首艘顶尖,却在一次深潜考察中神秘消失在深海,留下了难以解开的海洋之谜。这场悲剧不仅令美国海军承受了沉重的打击,更给美国潜艇队伍带来了空前的心理压力。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长尾鲨号”的罹难呢?
回忆那天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1963年4月9日清晨,“长尾鲨号”在朴茨茅斯海军造船坞完成大规模检修后,伴随潜艇救生舰“云雀号”开始了出海试航。艇上共有129人,包括104名艇员和随艇出航的海军考察员、船坞检查员和工程师等。
当天,“长尾鲨号”在浅水区成功完成了15至30米的初次下潜,检验是否有进水迹象以及重要设备的运行状况。随后浮出水面,与“云雀号”交流状况后,开始了深潜考察。
4月10日一早,“长尾鲨号”伴随“云雀号”救生舰抵达预定海域,开始进行超过300米的深潜考察。当潜艇驶离救生舰约10海里,下潜到潜望镜深度时,突然传来“长尾鲨号”准备下潜到极限深度的报告。此前,“长尾鲨号”曾试航时多次下潜到极限深度,但始终遵循一个严肃的规定:除非特殊紧急情况(通常意味着仅在避免敌人进攻时),艇长不得命令潜艇下潜到极限深度。超过极限深度下潜可能会导致艇壳因巨大压力而破裂。一旦下潜超过一定深度,短短几秒内,整个潜艇将被海水淹没。“长尾鲨号”计划下潜的深度接近但不超过极限深度。
大约7点45分,“长尾鲨号”向“云雀号”汇报开始下潜到极限深度。随后的无线电通信中,他们传递了航向、深度和航速等信息。航海日记详细记录了这次通话和其他关键活动。法庭调查时审查了“云雀号”的航海日记和电话记录后,仍然无法揭示这场悲剧的真正原因。不久之后,“云雀号”的声纳兵听到了那熟悉的、曾在二战中用来侦测潜艇的声音:舱室破裂、潜艇断裂、海水压溃铁罐的轰鸣声。他们震惊地意识到,“长尾鲨号”出事了。舰长赫克少校立即向上级汇报情况并描述了这场灾难的声音特征。“云雀号”留在现场等待救援。
“长尾鲨号”的突然罹难震惊了整个世界,人们纷纷质疑为何如此先进的会在一次平静的深潜考察中遭遇不测?各种猜测纷纷涌现:是否遭遇了强大的海流?是否遇到了快速转化的旋涡?还是内部原因造成的?经过调查,人们发现出事海域并没有强大的海流和旋涡威胁潜艇安全。这些外部因素都被排除在外。多数人认为事故很可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为了查明事故原因,美国海军派出多艘救生舰、护卫舰、驱逐舰以及“海狼号”和“海鹰号”潜艇进行大规模搜索行动。最终,“深海潜水器之王”“的里雅斯特号”被派上用场,它在深海底部发现了SSN - 593编号的管子和艇员用的塑料鞋罩,证明“长尾鲨号”已经彻底毁灭了。经过板滞手将管子成功打捞上来后,经过专家的仔细鉴定,确认这是“长尾鲨号”潜艇厨房里的开水清洗管。从管子上残存的爆裂口分析,可能是潜艇遭遇进水时,由于压力急剧上升而导致的破裂。
调查委员会提出的报告推测,可能是由于海水管路的某处,可能位于后部舱室,发生了某种形式的破坏。或者是舱室的密封装置出现了故障;或者是其他形式的损坏,导致潜艇大量进水并迅速下沉。
相关专家对“长尾鲨号”的沉没做出了如下推测:当时间指向8点53分,潜艇已下潜至300米的深度,成功似乎正在向“长尾鲨号”招手。9点12分,一声巨响突然从机舱传出。哈维艇长立即冲向事发地点,只见一股强大的海水以高达30个大气压的压力喷涌而入,这个压力与仅释放3.5个大气压的消防水龙头相比,强度大了十倍!在这危急时刻,机电长试图指挥艇员进行堵漏。强烈的喷水使得人们无法睁开眼睛,巨大的噪音也让人无法听到指令。面对死神的威胁,船员们束手无策。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艇长无奈地向“云雀号”报告了自身处境。大量的海水迅速涌入,潜艇再次下沉。艇长下令实施紧急停堆,旋转桨停止转动,潜艇失去控制,迅速坠落……
以上的种种推测都只是基于假设的猜测。由于遇难人员未来得及向“云雀号”报告事故原因,加之潜艇失事后环境恶劣,“长尾鲨号”的沉没成为了一个长久无法破解的水下之谜。
至今,“长尾鲨号”的消失仍然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人们不禁想象,那艘曾经深入水底的潜艇,究竟遭遇了什么?这个谜团或许将永远存在,但人们对它的探索与猜测却永远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