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有哪些功绩?为何被誉为千古之名相
被誉为“千古奇冤”的传奇人物,曾身陷险境因受费无极陷害,导致家族遭遇不幸,自身流亡在外。他并未放弃复仇之心,反而在流亡期间集结吴国力量,誓要报父兄之仇。让我们跟随历史脚步,一同揭开这段扣人心弦的故事。
费无极的阴谋
伍奢被任命为太傅,与太子建共同辅佐朝政,而费无极则是其中的少傅。尽管太子建本性淳厚,与伍奢关系融洽,但费无极却因嫉妒和权力欲望而心生歹念。他意识到如果太子继位,自己的地位将岌岌可危,于是开始密谋陷害太子。
费无极首先以楚平王的名义为太子求婚于秦国公主孟赢,随后却暗中劝说楚平王迎娶准儿媳。此举旨在离间楚平王与太子建的关系,同时也为自己日后篡权铺平道路。此后,费无极设计陷害太子谋反,导致太子被迫逃亡。
伍子胥的逃亡与复仇之路
随着太子建的逃亡,伍奢的命运岌岌可危。费无极向楚平王进言,称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是人才,必须抓捕以免对楚国造成威胁。楚平王遂命伍奢写信召其子回朝,否则将处死伍奢。伍奢预知大儿子伍尚会回来,小儿子伍子胥则不会。
得知消息后,伍子胥劝说哥哥伍尚:“我们回去都将被杀,大王这样做是怕我们逃到敌国。”哥哥伍尚明白真相后,选择忠于父亲,返回楚都受死。而伍子胥则选择逃亡,誓言复仇。
逃亡中的伍子胥先与太子建汇合,经历一系列波折后,二人逃到吴国。在此,伍子胥向吴王陈述自己的遭遇,并劝说其讨伐楚平王。虽然起初吴王僚并未重用他,但伍子胥的才华和智谋吸引了公子光的注意。公子光将伍子胥引荐给朋友专诸,计划刺杀吴王僚自立。
篡位后的公子光成为吴王阖闾,他重用伍子胥,任命其为行人。在伍子胥的辅佐下,吴国逐渐壮大。他还推荐了诸多人才给阖闾,共同助力吴国的发展。最终,在伍子胥的统一指挥下,吴国成功修建了姑苏城。伍子胥的复仇之路也逐步展开。他与吴王阖闾共同谋划攻打楚国的大计。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伍子胥的智慧和勇气,更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费无极的奸诈与权谋、伍尚的忠诚与牺牲、以及伍子胥的坚韧与复仇之心共同构成了这段传奇故事的核心内容。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孙武的宫廷试炼与兵法智慧
曾经,阖闾为了测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将自己的后宫女子作为实验对象。孙武向这些宫女们阐述了军令和军法,在训练队形时,宫女们笑得花枝乱颤,多次不听指挥。孙武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深知军令如山,决不允许轻忽。愤怒的他,坚持要杀两个队长以明正军法。尽管阖闾为其求情,但孙武坚决反对,手起刀落,杀了两个队长。这一事件也成为后世流传的典故“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吴国在与楚国的较量中,选择了疲楚战术。正面交锋未必能占得便宜,于是吴国采取了一种有趣的战略:轻轻打一下就逃跑,消耗楚国的体力。这就像是在打一场心理战,让楚军精神高度紧张,等到楚国大兵的体力被耗得所剩无几时,吴国再给予重重一击。伍子胥又巧妙地运用反间计,加深了楚王和楚民对囊瓦的信任,掩盖了贤明的子期的存在。
当吴军攻破楚国后,烧杀抢掠的行为令人震惊。伍子胥没有抓到,却找到了楚平王的坟墓。他命人拆除墓碑、挖掘坟墓、掀开棺材,拖出楚平王的尸体。伍子胥哭泣着,拿着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尸体三百下。这一刻,他多年的深仇大恨终于得以报偿。
申包胥在逃亡山中后,对此行为极为愤怒。他写信给伍子胥,指责其报复行为太过激烈,侮辱先王,有违天道。但伍子胥回应说,他已经走投无路,只想报仇,不怕任何报应。
申包胥转向秦国求救。起初,秦国并不打算理睬他们。但申包胥的坚持令人感动,他哭了七天七夜,终于打动了秦哀公。秦哀公派出了五百辆兵车救援楚国。最终在稷地打败了吴军。
伍子胥的行为虽然显得激烈,但并不代表他是错误的。毕竟,楚平王曾杀害他的父兄,这样的仇恨让人难以释怀。孔子曾说:“杀父之仇,弗与共戴天。”伍子胥是个治国奇才,他知人善用,善于隐忍。他的隐忍最终让他得以报仇雪恨。他的故事激励了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只有坚定的决心和智慧的策略才能成就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