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沙漠蝗中国紧锣密鼓

健康快乐 2025-04-19 09:21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近日,西藏拉萨海关工作人员在阿里普兰口岸紧张开展沙漠蝗监测工作,严防这一害虫入侵。与此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林草局也展开了应急演练,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沙漠蝗灾害做好准备。

一段网络热传的视频让人们再次警觉,视频中,一辆小轿车突然钻入一片低矮的“乌云”中,伴随着“啪啪啪”的声响,车窗上立即出现了黄色的污点。仔细一瞧,原来是沙漠蝗虫迁飞的“军团”,两只活着的蝗虫趴在车前玻璃的雨刷器上。这骇人场景让人们对沙漠蝗虫造成的灾害印象深刻。

据悉,巴基斯坦只是沙漠蝗虫近期入侵的国家之一。此前,这一害虫已经肆虐了从非洲东部到阿拉伯半岛和波斯湾的广大地区,影响约20个国家。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机构为此发出警告,呼吁国际社会采取果断措施控制沙漠蝗虫灾害的蔓延。

巴印地区与中国接壤,这一消息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未雨绸缪,科学评估可能面临的沙漠蝗虫侵入风险,切实做好各项防治准备工作。

沙漠蝗是非洲、亚洲热带荒漠地区的河谷、绿洲上的主要农业害虫。今年的灾情之所以如此严重,是往年基数大、产卵多,加上今年东非地区降雨等条件适宜沙漠蝗集中孵化,形成了庞大的种群。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导致的生态破坏也是沙漠蝗泛滥的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沙漠蝗的群居行为和迁飞能力也是其造成极大破坏性的重要原因。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灾害,中国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战略。我们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巴基斯坦等国家分享灾情情报,开展协同防控。我们加强口岸监测及入境检疫,强化入境口岸疫情监测,严防沙漠蝗虫卵、幼虫及成虫从口岸进入国境。我们还加密布设边境地区监测站点并加强监测力度。

防御治理“两手”都要抓好。既要了解和研究沙漠蝗的行为习性、迁飞路径和生态习性等基本知识,也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提高应对能力。我们还要做好应急演练和物资储备工作,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应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御蝗于境外、备战于境内”,保护我们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在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缅甸的边境线附近,一场关于沙漠蝗虫的防控战役已经悄然展开。沿着这条漫长的边境线,农区在200公里范围内,以县为单位,布设了一系列监测点,如同一张严密的监控网,时刻关注着沙漠蝗虫的迁入动态。

在云南、西藏、新疆等地的边境重点地区,更是加强了监测力度,安排专人实时观测。一旦发现有沙漠蝗虫侵入,将立即进行报告,确保第一时间掌握情况,为防控赢得宝贵时间。

3月10日上午,一场紧张而有序的应急演练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打响。由该区林业和草原局组织的专业扑火队,模拟应对沙漠蝗虫灾害,队员们携带喷杀装备,紧急出动,锤炼应急防治能力。这是云南省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沙漠蝗虫入侵,按照相关预案组织的演练活动。

根据最近印发的《沙漠蝗及国内蝗虫监测防控预案》,到3月底前,在云南、西藏、新疆等沙漠蝗可能迁飞入境的边疆地区,将依托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50支应急防治专业队伍。这些队伍将加强技术培训、应急演练,并配足物资,以便在第一时间对沙漠蝗虫进行防治。

尽管沙漠蝗虫迁飞入侵中国的几率很小,但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擅长迁飞的沙漠蝗虫已经对印巴地区造成影响,我们不能不防范其可能对中国造成的威胁。根据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国家林草局三部门联合制定的《预案》,中国采取的是“御蝗于境外、备战于境内”的防范策略。

中科院院士、生态和昆虫学家康乐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详细解释了为什么沙漠蝗虫侵入中国的几率很小。他指出,这主要是基于沙漠蝗的生存和繁殖条件以及其可能侵入路径的环境因素。具体来说,沙漠蝗的生存和繁殖必须依赖于热带和亚热带沙漠的特定环境,而中国的西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温度条件均不适宜沙漠蝗生存。

虽然高原和高山可以阻挡沙漠蝗侵入内地,但西藏与尼泊尔、印度接壤地带仍面临侵入风险。加强西藏南部与两国的毗邻区监测至关重要。至于新疆和内蒙古的沙漠,康乐认为属于温带沙漠,其环境并不适合沙漠蝗生存。

尽管沙漠蝗从云南侵入的概率也很低,但王文峰提醒说,受印度洋季风影响,沙漠蝗有可能会从这一方向进入中国,因此不可掉以轻心。中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严密监控,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沙漠蝗虫入侵事件。

上一篇:新学期黑板报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