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汞超标员工维权无门
汞超标背后的故事:一群工人的健康危机
2月18日,一场关于健康的危机在南京市一群曾经的工人中爆发。侯胜利,一名52岁的男子,向记者描述了他和同事们多年来汞超标的症状,包括睡觉时流口水、头痛、手抖、掉发、牙齿出血,更严重的还有记忆力下降,他们通俗地称之为“水银中毒”。
侯胜利和他的同事们,原本是南京飞东照明有限公司的职工,现在公司已在扬州仪征经济开发区重新安家,更名为飞利浦照明工业(中国)有限公司。当他们得知自己的尿汞含量远远超过安全标准时,这个有着62名成员的群体都陷入了恐慌。他们的汞含量从0.012mg/L到0.025mg/L不等,远远超过了0.01mg/L的上限。
这些工人们透露,他们的健康问题源于工作环境中的汞暴露。在灯管生产过程中,水银在高温下会挥发,而他们的工作环境并没有提供足够的防护措施。工程师们甚至透露,车间中的温度足以让水银大量挥发,由于汞的密度大,容易吸入汞蒸气导致中毒。
飞东照明公司是飞利浦与华电的合资公司,自1990年成立以来,一直存在着对工人健康的忽视。工人们回忆,报废灯管的处理方式简单粗暴,直接用锹敲碎,导致汞粉尘的飘散污染。而从1991年到2000年,公司引进的生产线也是应该被淘汰的滴汞工艺生产线,这些生产线对人体伤害更大,但成本更低。为了节省成本,公司牺牲了工人的健康。
这群工人的健康档案却成了空档。中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从事有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档案,但飞东公司从未为这些工人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这不仅违反了法律规定,也让工人们在寻求医疗帮助时遭遇困难。因为没有完整的健康档案,他们无法获得职业病的鉴定和相应的待遇,如提前退休、疗养和经济补偿。
当这些工人试图进行汞检测时,他们遭遇了拒绝。2月18日,记者以飞东职工的名义来到南京市指定的职业病检测中心南京金山医院要求进行汞检测,也遭到了同样的拒绝。这一切,都指向了那些被忽视的职业健康档案。
隐藏的劳资乱象
在劳动法规的框架内,雇主对从事危险行业的劳动者有着明确的责任和义务。现实中的一些企业却在执行过程中忽视了这些规定。例如,飞东照明公司,一家涉及有毒有害行业的公司,其劳动合同中并未明确告知员工他们所从事的职业风险。员工们反映,他们甚至从未见过自己的劳动合同,更不用说接受必要的职业培训和防护措施了。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早在2008年,飞东单方面解除了62名员工的劳动合同。这些员工在多年的奔波中,经历了与劳动部门、总工会、卫生主管部门的反复交涉。他们始终未能得到明确的解决方案。更令人震惊的是,飞东照明工会的员工关系转移竟然是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
张虚实等员工反映,飞东在搬迁过程中并未向员工说明情况,却在未经职代会同意和职工签字的情况下,擅自解除职工的劳动合同。对此,原飞东工会主席陈开银提供了证明材料。这些员工认为,他们的权益受到了侵害,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赔偿问题,更是一个公正的“说法”。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飞东公司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南京市栖霞区的关注。已经对此进行了协调,并给出了一些补偿措施。这些措施并未得到员工的认可。他们表示,和企业并未真正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员工侯胜利等人更是提出了他们的诉求:希望得到一定的补偿,以保障他们未来的疗养。
无论是飞东公司还是其上级公司飞利浦照明,均对此事采取回避态度。飞东的现任领导拒绝承担责任,而飞利浦照明则称对此事完全不知情。这使得员工们的诉求更加无法得到满足。
南京联创伟业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钱锦斌认为,飞东公司的行为已经违反了国家的相关规定。他们没有为员工建立完整的职业健康档案,也没有在解除劳动关系时履行告知义务。这些行为都属于非法行为,应该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他也表示,双方可以自行协商,给予职工一定的经济补偿。
这个事件不仅揭示了劳资关系中的乱象,也反映了劳动者在面临企业违规行为时的无助和困境。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们也呼吁企业能够履行社会责任,尊重和保护每一位员工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