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事件受害家庭遗痛:女孩喝三鹿患结石6年后
三鹿的遗痛:六年回访受害患儿家庭
三鹿,这个名字早已成为历史的背影,但与之相关的“遗痛”,却如尖锐的刺痛,不时发作,触动人心。我们回访了那些在2008年三鹿事件中的受害患儿家庭,尽管已经过去六年,但孩子的健康成长依然是这些家庭最大的隐忧。
时光回溯到那个命运多舛的年份,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让人痛彻心扉。事件的详细经过如下:
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接收了首例患“肾结石”的婴幼儿。据家长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随后的两个多月里,该医院接收的患儿人数达到14名。这一消息如涟漪般迅速扩散,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到了9月,东方早报点名报道了这一问题,指出至少已有91名患儿因食用三鹿奶粉而患病。当晚,卫生部正式发文,怀疑三鹿集团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随着调查的深入,全国因食用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导致住院的婴幼儿数量超过万人,其中4例患儿死亡。
根据事后卫生部公布的数据,全国有29.6万婴儿被检查出患有肾结石,其中部分孩子的患病与问题奶粉有关。这个曾经的中国奶制品巨头,其产品质量问题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时至今日,那段痛苦的记忆仍然历历在目,令人痛心。
六年时间过去了,我们回访了其中一个受害家庭,一个湖北枣阳农村的普通人家。他们家的女孩周洁在事件曝光时只有一岁多,开始喝三鹿奶粉。一年后,三聚氰胺事件被曝光,周洁被查出患有左肾结石。此后,三鹿的阴影一直笼罩着这个家庭。尽管医生表明周洁天生尿道畸形是引起结石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三鹿给他们造成的影响却持续至今。
如今,三鹿毒奶粉事件已经过去六年,一切似乎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在这个家庭里,仍然保留着当时未喝完的一大箱奶粉和一份来自三鹿的致歉信。每当看到这些物品时,他们心中的阴霾便难以消散。他们一直担心三鹿奶粉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长期影响。与此他们也关注着那些同样受害的孩子们如今过得怎样了?他们的未来是否还有阴霾?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他们的心头。在这个家庭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份无法抹去的伤痛和对未来的担忧。 三鹿集团的前车之鉴值得深思,对孩子健康和生命的教训不应被遗忘。我们再次回望这场灾难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警醒与反思。周洁的故事:从三鹿奶粉到生命的挑战
在周洁刚刚步入人生的第一年时,她的母亲水凤为了家庭生计外出打工。奶粉成了周洁每日的必需品。对于水凤一家来说,选择三鹿奶粉并不是一个轻率的决定。
回忆起那段日子,水凤感慨良多。她说,虽然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当看到医院里怀孕的护士都在喝三鹿孕妇奶粉时,她和丈夫慎重地做出了选择。为了周洁的健康,他们舍得花费,甚至不惜购买每箱都要七八百块钱的奶粉。
水凤一家人对周洁的成长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们成箱购买奶粉,由爷爷奶奶照顾孩子的父母则为了孩子的营养和成长而努力工作。水凤说:“就一个小孩,我们总想让她吃得更好,长得胖一点。”
由于缺乏知识,水凤在冲泡奶粉时,有时会加入过多的奶粉,甚至有时达到四五勺或七八勺。她从未想到,这些本以为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奶粉,竟然是含有三聚氰胺的“毒奶粉”。
当时1岁多的周洁,偶尔会出现肚子轻微疼痛的情况。爷爷奶奶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是简单地帮她缓解疼痛。当电视、报纸上关于三鹿奶粉是毒奶粉的消息铺天盖地时,爷爷奶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带周洁到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令人震惊:周洁双肾积水,左肾有0.5厘米左右的结石。这个年幼的生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水凤结束了外出打工的生活,回到老家,带着周洁到枣阳、襄阳的医院求医。
求医的过程中,水凤一家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周洁的病情让他们夜不能寐,家中的收入也因此大大减少。水凤翻出那一摞摞的报告单,无奈地说,因为医疗技术的限制,他们只能对仅两岁的周洁进行保守治疗,暂时缓解肾脏积水。
尽管如此,水凤一家并未放弃。他们依然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希望能找到治愈的方法。这个家庭的坚韧和执着,让人深感敬佩。他们的事迹,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三鹿奶粉事件对许多家庭造成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