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遏制抗菌药物泛滥见成效
天津市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随着全国抗菌药物滥用现象的日益严重和细菌耐药性的不断上升,我国民众的健康和医疗费用问题愈发引人关注。在此背景下,天津市卫生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2011年起开展了一系列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这不仅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更是保障民众健康权益的必然举措。天津市作为北方经济中心,肩负着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任。为了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天津市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深入进行。通过强有力的行政管理和学术指导,建立起了科学的管理模式。为了确保整治活动的顺利进行,天津市成立了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任务。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组织、管理、协调和督查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专家指导小组则负责制定技术规范、组织实施全员培训等工作,为整治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天津市卫生局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全市广大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重要性。这一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细菌耐药,降低人民群众就医负担,更是卫生系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的具体体现。为了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天津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并明确了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50种、二级医院不得超过35种的具体规定。还制定了自查自纠的时间节点,要求各医院在规定时间内必须达标。为了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天津市组织专家针对不同级别、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医疗机构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并要求各级医疗机构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结构,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天津市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天津市二、三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品种、品规已全部达标。还扩大了细菌耐药监测网的覆盖范围,提高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天津市卫生局和各级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和协作。展望未来,天津市将继续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这不仅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更是对天津市医疗卫生系统的一次严峻考验和挑战。让我们共同期待天津市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天津市的医疗卫生事业正在迎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面,一些医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们不仅大幅度降低了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将其控制在低于30%的水平,而且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降至40DDD以下。微生物检测率在这些医院飙升,超过了30%,对抗菌药物的研发和使用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些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总金额下降了60%,真正做到了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不仅如此,为了推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这些医院采取了各种措施。在一些医院,你可以在几乎每一个角落,甚至电梯间里,找到手消毒剂的踪迹。还有一些医院更是将医师处方权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紧密绑定,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市在甲状腺腺瘤、乳腺肿物切除、疝修补、骨科内固定植入物取出术等手术中,已经成功实现了不使用抗菌药物的目标。更令人欣喜的是,他们甚至开始在脑膜瘤手术中尝试不使用抗菌药物,这无疑是对抗菌药物使用理念的一次大胆创新。
在卫生部近期对全国各省市部分医疗机构进行的抗菌药物专项检查中,天津市的医疗机构表现突出。天津市宁河县医院在全国二级医院中综合排名第一,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在全国三级医院综合排名中荣膺榜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跻身前四。
卫生部于10月14日召开的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推进工作会议上,天津作为全国首个抗菌药物品种品规达标、抗菌药物整治成绩突出的省市代表受到了充分肯。
未来,天津将继续深化卫生改革,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与“三好一满意”活动、重点专科推荐、医疗机构等级评审等工作有机结合,进一步推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人民的身体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天津市的医务人员正以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人民健康的深沉守护和无尽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