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农添加二氧化氯保鲜生奶 皮革奶7年前已曝光

健康快乐 2025-04-18 22:40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南方日报记者 李秀婷 实习生 孙琳

探访广西奶业,揭开鲜为人知的一面

随着南方日报的深入调查,广西奶业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一面逐渐浮出水面。近期,我们发现当地奶农和奶企普遍在生奶中添加二氧化氯,这种无色无味的化学药品能让牛奶保持新鲜一两天而不易变质。根据我国目前的食品添加剂标准,二氧化氯并未被允许直接添加在牛奶中。

王丁棉,广州市奶业协会的会长,人称“中国奶业第一炮筒”。他近期接受了南方日报的专访,透露了经过调查发现的这一行业秘密。他强调,尽管广东目前尚未发现这种添加行为,但行业内其他未被曝光的违法违规行为仍然存在。他表示担忧,一旦行业内出现违规行为,将引发公众对整个乳制品行业的恐慌。

回顾过去的几年,奶业经历了许多风波。“皮革奶”事件便是其中的一次。王丁棉透露,早在2005年,就有人往牛奶里添加水解蛋白,以增加蛋白含量,这种造假牛奶的利润是正规牛奶的七倍。当时,这一事件被揭发后,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并引发了一系列的市场检查和打击行动。时隔多年,奶业内的违法违规行为并未完全杜绝。

除了之前被曝光的“皮革奶”,王丁棉还提到他在广西考察时发现的问题奶农和奶企普遍使用二氧化氯保鲜生奶。他强调,目前对牛奶的检测项目中并不包括二氧化氯,他已经将这一情况报告给有关部门。

王丁棉表示,公众对国内乳制品的恐慌是必然的,这就像在一个宿舍里有人得了传染病,其他人会担忧自己是否也会被感染。他强调,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否则整个行业都将受到波及。他认为应加大监管力度,制定更严格的规则和标准,对违法企业进行严惩。

目前乳制品行业的监管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通过抽检来发现问题,但这种方式可能只能发现不到三分之一的问题。奶业的标准制定得太低,一些检测项目没有制定标准,技术手段也跟不上。王丁棉表示,目前的食品管理需要全民参与检举揭发,像打击一样,才能真正约束那些违法企业。

王丁棉呼吁整个行业要共同努力,保持透明和诚信,让消费者重拾对乳制品行业的信心。他也呼吁加大监管力度,制定更严格的规则和标准,以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行业的崩溃,让乳制品行业健康发展。真正的问题往往隐藏在行业的深处,是由业内人士、媒体以及企业和员工的良知共同揭露的。这种行业内部的自我审查,蕴含着巨大的正能量,其源头来自行业内部,因此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和真实度,与媒体的效应相互增强。目前这种力量仍然显得过于微弱。

对于奶制品的安全问题,王丁棉先生表达了他的观点。他认为,虽然目前的乳制品中至少有95%是可以安全饮用的,但只要有5%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这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牛奶作为一种日常饮品,需要100%的保证,99%的合格率都是不能接受的。

牛奶出现的问题分为两种主要情况。第一种是人为添加了一些不必要的东西。例如,往牛奶中添加双氧水进行杀菌,虽然目前这种做法可能不会对消费者立即造成伤害,但长期累积下来却存在癌变的风险。第二种情况是生产过程中因疏忽大意导致的问题。比如黄曲霉毒素超标,可能是由于饲料的问题,或者是生产过程中的粗心大意。一些企业对此并不承认,对外宣传虚假信息,甚至在自检过程中并未对该项目进行严格的检查。

在牛奶中是否还会检测出其他的违法添加剂的问题上,王丁棉表示,虽然加大了检测力度,每年抽检次数比之前增加了数十倍,现在一年有几万人次的检测,对行业产生了震慑作用,绝大多数企业已经不敢使用三聚氰胺。目前的乳制品主要还是依靠企业的自检。如果不加强生产过程的控制,未来三五年或者十年内,仍然可能出现新的违法添加行为。

虽然检查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但生产过程的控制才是关键。只有企业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全程把控,才能确保产品的安全。即使企业自我检查再严格,不定期的抽检仍然是非常必要的。这种不定期的抽检不仅能够发现潜在的问题,还能够对企业形成持续的压力,促使其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和自律。只有通过内外共同努力,才能确保乳制品的安全。

上一篇:苹果价格乌龙事件:原因影响与解决方案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